264 孤勇者 (二合一) (第1/5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是否直言不諱這個問題,沈憶宸從新院返回成國公府後,就一直在腦海中思考抉擇著。
其實他原本還抱著一種僥倖心理,認為僅是尤溪縣令跟三百名衙役官兵陣亡,靠著成國公朱勇去勸誡皇帝緩和矛盾,說不定有機會把東南的局勢給穩住。
可當從通政司官員那裡得知,福建布政司參議竺淵被俘斬殺後,沈憶宸就明白不會再存在任何斡旋的餘地。
大明皇帝與朝廷,絕不會與俘殺緋袍大員的亂臣賊子妥協!並且竺淵的身亡,與沈憶宸記憶中的歷史軌跡不同,彷彿動亂惡化的速度被陡然加快了,讓之前的一切努力都變成了無用功。
這種程度的起義暴亂,已經不是靠著成國公朱勇從中緩和,就能平息皇帝怒火的事情,誰勸都沒用。
竺淵身死的那一刻,就註定福建要有一大批“亂民”陪葬。
除此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便是這與地方治水不同,想要靠著勳戚領軍的交情徇私,去做到手下留情都不行。
因為大明的體制決定了,從來都不會是領軍的武將獨大,大軍出征後會有文臣參贊軍務,會有太監擔任監軍,並且有時候還不止一人。
就如同終明一朝,政治鬥爭始終是勳戚(武將)、文臣、太監三足鼎立一般。
出征的軍隊體系,也維持著一種權力互相制衡,互相監督的狀態。
又有哪一位勳戚,會冒著奪爵入獄的風險,去對毫不相干的“亂民”手下留情?就算搞定了勳戚,你也搞不定參贊軍務的文臣,更搞不定監軍的太監。
甚至就連被提督的地方軍政大員,感覺到情況不對勁,都有可能彈劾你一個通匪的罪名。
沒有隻手遮天的權勢,就只能憑藉沉痾下猛藥的方式,去直言力諫皇帝改變主意。
曾經山東賑災治水的天坑黑鍋,沈憶宸秉持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公心大義出鎮一方。
如今面臨福建動亂的星星之火,他還是站了出來想再度力挽狂瀾,否則必成燎原之勢,危害絕不下於黃河潰堤!此情此景唯一的不同,便是曾經皇帝與朝臣們,能看到黃河決堤阻斷漕運的危害,會去通力配合沈憶宸治水。
而現在,東南起義的後果僅有沈憶宸一人知道,他是個徹徹底底的孤勇者。
“一派胡言!”
幾乎就是在沈憶宸話音落下的瞬間,曹鼐就立馬開口訓斥道。
他對於沈憶宸出格張揚的言行舉止,已經不滿了許久,以前還有楊溥安撫壓著,曹鼐不好越過老師多說什麼。
現如今沈憶宸仗著皇帝恩寵,更是狂妄至極,就連福建這幫亂臣賊子都能偏袒。
莫非我大明官員,活該死在那群刁民手中嗎?“沈侍讀學士,別忘了爾等身份.”
兵部尚書鄺埜出言警告了一句。
自古漢賊不兩立,沈憶宸乃朝廷命官,定當得對於殺官造反的亂民以絕後患。
更別說現在還反過來,把責任推到了官員的身上,這不是鼓勵天下大亂,各地亂民紛紛效仿之?有了閣部大臣的帶頭,參與朝議的其他群臣,同樣義憤填膺指責起沈憶宸。
甚至王振的閹黨成員,如奈亨、新任工部侍郎石璞等人,還向皇帝進言要把沈憶宸趕出去。
面對這群臣激憤的架勢,成國公朱勇回頭神情複雜的望了沈憶宸一眼,卻發現對方傲然挺立在大殿中央,絲毫沒有退縮畏懼的神情。
殿外更是不知道何時起,出現了一道久違的冬日暖陽,把沈憶宸在文華殿內的身影,給倒映的愈發高大。
“沈卿何出此言,難道殺官造反有理嗎?”
就算朱祁鎮再怎麼看好沈憶宸,都不可能容忍這種挑戰統治根基的言論,語氣中泛著一絲寒意,與殿外的暖陽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