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強硬手段 (第1/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十萬兩白銀對於明朝江浙地區大鹽商而言,用九牛一毛來形容肯定是誇張了,卻也差不到哪裡去。
明朝沒有具體的鹽商家底資料,但可以根據清雍正、乾隆兩朝稅收,一半以上來自於鹽務推測,明朝的江浙鹽商總家底應該不會低於三千萬兩。
原因就在於明朝的稅務徵收力度,相比較清朝實在差的太遠,地方士大夫階層跟商賈,能偷稅逃稅留存下來更多的利潤。
所以別看商人社會地位低,明朝真正苦的還是地裡刨食的農民。
汪志道與沈憶宸達成交易後,當天就讓人運送來三萬兩白銀,以及折算下來價值七萬兩的米糧肉食跟棉紗石材。
從運來石材這種治水重建急需的物資可以看出來,汪志道對於這次交易成功有著十拿九穩的把握,早早就備好了銀錢貨物,等著沈憶宸的開價。
當看著數百艘運船擁擠的堵在張秋鎮碼頭,沈憶宸隱約感覺有點不對味。
沈憶宸本以為這筆生意是自己獅子大開口,用了一個天價空頭支票,把張秋鎮的商鋪地產給“賣”了出去。
現在看來,自己的報價並沒有突破汪志道的底價,依然處於他可接受範圍之內,甚至還很輕鬆愜意。
用一句後世的網路名言形容,那就是可能自己血賺了,但汪志道絕對不虧!早知如此,就應該試探性的報價二十萬兩,再等著對方去還價,說不定還能多弄來幾萬兩白銀。
只能說在做生意這方面經驗,沈憶宸遠不能跟汪志道這種大鹽商比。
身邊卞和望著河道上遮天蔽日的運船,與沈憶宸腦海中的“斤斤計較”完全不同,他此刻更多是唏噓不已。
想當初匆忙從京師出鎮山東治水,面對三省八府之地飢寒交迫的災民,沈憶宸可以說一無所有,缺錢缺糧缺人!現如今峰迴路轉,張秋鎮的災民突破十萬,還有數十萬災民正在趕往路上,再也不用擔心民力緊缺。
另外朝廷水利銀加上與商戶達成的交易,銀錢米糧問題也得以解決。
當時誰又能想到,這名年紀輕輕的僉都御史,真做到了力挽狂瀾拯救蒼生萬民?“東主,時至今日,山東地界百姓總算沒了後顧之憂.”
卞和感嘆了一句,他知道之前錢糧緊缺的壓力,差點熬不過這個月底。
聽著卞和的感慨,沈憶宸笑著回道:“不,還是有點憂慮的.”
“為何?”
“錢是到賬了,貨得從別人手上搶啊……”說完這句話後,在卞和詫異眼神中,沈憶宸把目光看向了身旁的韓勇跟韓斌。
“韓僉事、韓千總聽令.”
“卑職在!”
聽到沈憶宸的號令,韓勇跟韓斌二人,立馬拱手應聲。
“韓僉事你率領泰安衛兩千人,去接管黃河、清河兩岸被沖毀的鹽場。
如遇到都轉運鹽使司阻攔,就報出本官名號,以阻攔河工大業為由治罪!”
“是,下官遵命!”
“韓千總你率領東昌衛運軍一千人,另與陳主簿協調分撥出萬餘民工,以修築河提的名義去接管運河臨清鈔關。
如遇阻攔報出本官名號,理由同上.”
“下官必不辱使命!”
相比較之前沈憶宸下令摧毀流民攔截關卡,韓勇跟韓斌心中還有些打鼓不同。
現在雙餉實發跟每日伙食管飽的待遇,整個東昌衛跟泰安衛官兵上下,唯沈憶宸馬首是瞻。
可能讓他們去造反,還有些不太現實。
單純讓他們辦事,絕對沒有二話指哪打哪。
“你們連日奔波辛苦,將來治水成功,本官不會忘記兩位功勞.”
“下官豈敢貪功,能為僉憲效力,實乃吾等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