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驚訝嗎?”

望著沈憶宸神情上的變化,楊溥反問了一句。

“確實驚訝,楊元輔與下官並無私交,不知為何會臨終前想見我.”

“向北,你還記得那日朝堂之上,楊元輔推薦你加僉都御史銜嗎?”

“自然記得.”

沈憶宸點了點頭,那日朝堂上面對王振挖坑,如若不是楊溥站出來說話加了御史官職,可能出鎮山東將寸步難行。

“那你肯定還記得,退朝之後楊元輔與你說的那番話吧.”

那番話嗎?沈憶宸腦海中不由浮現起當日的畫面,退朝之後自己滿心疑惑,不解楊溥為何會左右橫跳,最終卻助一臂之力。

當時楊溥給自己的回答,那便是這個世界上不止自己一人心懷家國天下,他同樣是個讀過聖賢書的文人。

如若能治理好黃河水患,立下不世之功,楊溥願為了蒼生萬民,替自己鋪就一條青雲之路!那日沈憶宸聽到後,其實並沒有過多的興奮激動,畢竟對於爾虞我詐的官場而言,誰認真誰就輸了。

可今日再次提及,並且還是楊溥臨終之前的囑託,著實有些出乎沈憶宸的意料。

莫非楊元輔真願意放下門戶之見,助自己權傾朝野嗎?“嗯.”

沈憶宸輕輕點了點頭。

只見這個時候高穀重重嘆了口氣,然後把目光看向遠方說道:“楊元輔歷仕四朝,見識過太多官場的明爭暗鬥,無數人為了權勢前仆後繼,鬥個你死我活.”

“可他在你身上,卻看到了一顆為生民立命的赤子之心.”

說罷,高穀把目光看向沈憶宸,鄭重的補充道:“吾也看到了.”

“楊元輔逝去後,陛下為他輟朝一日,追贈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諡號文定,彰顯恩榮至極.”

“可世人不知道的是,楊元輔病入膏肓到逝世的這段時日,陛下卻未曾探望過一次!”

聽到高穀這話,沈憶宸屬實有些意外。

要知道真正對待一個人的態度如何,看的並不是死後極盡哀榮,而是生前的惦掛跟想念。

退一萬步說,就算朱祁鎮對楊溥沒有除了君臣外的任何私人感情,單單憑藉著楊溥託孤五大臣身份,以及“三楊”中最後一位重臣的資歷,他就應該做做樣子前來探望。

連表面功夫都不做,就意味著朱祁鎮與楊溥之間的間隙非常深,遠沒有之前表現出來的那麼和諧。

“陛下親政至今馬上就要滿四年,從年幼登基的孩童,到現在有了帝王的雄才大略,不再需要諸如楊元輔這樣的老臣勸誡.”

“但大明萬里江山,真的可以依靠王振這樣的內官執掌嗎?”

高穀的眼神死死盯著沈憶宸,彷彿想要從他這裡尋得一個回答。

對於高穀的印象,沈憶宸向來認為他屬於明哲保身流。

輔佐五帝六代,經歷過數次宮廷大變,還能全身而退告老還鄉,真是把為官之道給走穿了。

可今日卻直撥出了王振的名號,莫非他有著匡扶社稷的勇氣跟魄力?不過要知道,這可是連楊溥都做不到的事情。

“下官不知.”

沈憶宸沒有直面回答,王振確實不行,但以馬愉為首的內閣,同樣扛不住大明萬里江山。

“向北,其實你心裡面很清楚.”

高穀揭穿了沈憶宸的逃避,堂堂三元及第的大明魁首,豈能連這點都看不出來?“如今陛下依靠內官乾綱獨斷,視文臣為迂腐頑固,朝政逐漸走向了糜爛。

想要救亡圖存,必須得有人站出來扭轉乾坤.”

“向北,你就是楊元輔看中的那個人!”

挑中我了嗎?沈憶宸嘴角突然浮現出一抹無奈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