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于謙問罪(二合一) (第2/5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表現,現在朱祁鎮對於沈憶宸“關愛有加”,立馬就饒有興趣的問了一句。
“回稟陛下,臣修《寰宇通志》鑽研過地理跟水利,徐檢修所獻確屬良策,即能救山東萬民於水患,又能保障漕運之通暢.”
聽到漕運二字,算是命中了朱祁鎮的擔憂。
畢竟水災什麼的只能影響到區域性,漕運斷了京師乃至整個北方大地都得斷糧。
到時候別說瓦刺也先部,就連歸附的兀良哈三衛都能趁亂入侵大明。
“就依沈愛卿所言,徐檢修治水策呈上來吧.”
朱祁鎮一聲令下,通政司的官員從徐珵手中,把那封治水策呈遞到了御案上。
翻開粗略掃視了一遍,對於其中的一些治水方案,朱祁鎮滿意的點了點頭。
雖然他並不是什麼水利專家,但好歹也在大明最頂尖的“帝師班子”手下學習了十來年,奏章中有沒有真才實學的東西,朱祁鎮還是看得出來的。
徐珵的治水策不是那些空談的“之乎者也”,策略方案條理清晰,執行步驟也言之有理,確實稱得上是水利良策。
“沈愛卿真乃學識淵博、慧眼識珠。
此封治水策暫且留下,待朕與內閣、工部卿家們商議後,再行定奪!”
山東治水方案不是小事,就算徐珵這封治水策不錯,也得透過內閣、工部眾大臣商定之後,才決定是否執行。
同時這件事情也增加了朱祁鎮對於沈憶宸學識的認可,以前僅僅是四書五經,現在看來工科雜學同樣擅長,不愧是六元魁首之才,簡直無所不知!“謝陛下讚賞.”
沈憶宸鬆了口氣,磕頭謝恩。
只要這封治水策能順利進入到朝議階段,那麼透過的機率就接近百分之百。
畢竟滿朝大員們只是獨善其身,不代表著他們沒有能力,看不出來這份治水策的含金量。
如今有了自己主動背鍋當這個擔保人,錦上添花賑災救民的事情,他們還是願意做的。
“謝陛下!”
徐珵同樣高呼謝恩,但他心裡面有著一絲落差,明明是自己上疏的治水策,為何皇帝眼中就只看到沈憶宸?“諸愛卿還有其他事啟奏嗎?”
收好治水策,朱祁鎮向著殿內文武百官詢問了一句。
同時鴻臚寺鳴贊官也向前跨了一步,如若無事的話就可以退朝了。
“臣有本奏!”
就是群臣準備磕頭恭送朱祁鎮退朝的時候,通政使李錫站了出來啟奏道:“臣彈劾兵部右侍郎于謙久不遷怨望,擅舉人自代!”
彈劾于謙?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沈憶宸內心猛的悸動了一下。
如果說大明正統朝時期,有哪一個真正做到了放下個人榮辱,以天下為己任,那麼這個人毫無疑問就是于謙!他終其一生,都在踐行著“從道不從君”的治世精神。
重名節,輕名利;重成仁,輕殺身;重社稷,輕君王。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可謂國士無雙!徐有貞的出現,就讓沈憶宸憧憬過,何時能在大明中樞見到大名鼎鼎的于謙。
結果現在聽到了他的名字,只是沒想到卻在被人彈劾。
通政使可不是什麼小官,他乃明朝通政使司的主官,與六部並列為大九卿之一。
所以李錫站出來上奏彈劾,朱祁鎮也只能按捺住那股想退朝的心思,認真詢問道:“李愛卿,細說於侍郎如何自代了.”
“回稟陛下,兵部右侍郎于謙長期巡撫河南、山西兩地,久未得到升遷機會,於是心生怨恨不滿。
前些時日上表舉薦參政王來、孫原貞代其職位後,就自行回京!”
“此乃擅離職役,方命(抗命)不忠之舉,還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