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公心大義(二合一) (第2/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聽完皇帝的描述,很多不知情的官員,都用著震驚眼神看向沈憶宸。
于謙一案名為擅離職守,實則得罪了王振,京師內外上至文武百官,下至販夫走卒都知道的事情,沈憶宸會不知道?這小子是失了智,還是以為有勳戚撐腰就可以肆無忌憚,明知道王振要殺的人,還敢阻攔?但是看著御案上那厚厚一疊的奏章,以及在場的成國公,在場參與廷議的官員們面對皇帝詢問,紛紛明智的選擇了閉嘴。
王振得罪不起,難道以成國公為首的勳戚集團又得罪的起嗎?現在的王振可還沒到正統十四年一手遮天的境界,至少勳戚們聯合起來,與他掰掰手腕還是沒問題的,成國公朱勇也還沒到要屈膝奏事的地步。
見到殿內群臣居然無一人回話,朱祁鎮簡直是驚呆了!這到底什麼情況,一個區區出鎮巡撫的案子,廷議的文武大員們都不敢發表意見?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皇帝的悲哀,很多天下皆知的事情,可能就只有他不知道。
從而也在側面印證了,廠衛特務機構存在的必要性,沒有自己的情報機關,皇帝很容易就被群臣給架空。
好比明朝末年的崇禎帝,殺了魏忠賢自廢內官廠衛的能力,再也無力壓制明末東林黨士大夫群體,戰事被忽悠瘸了最後只得煤山上吊。
“俞卿家,你來說!”
看到無人發言,朱祁鎮乾脆指定大理寺卿俞士悅來回答。
畢竟於謙的罪罰是他判定的,總得給出一個理由服眾。
面對皇帝欽點,俞士悅只能硬著頭皮站出來說道:“回稟陛下,于謙不忠不敬乃證據確鑿,當判死刑!”
不管有沒有王振的壓力,俞士悅既然已經判定於謙的罪責,那麼就必須一條道走到底,否則就成了自己的失職之罪。
“都御史,你也是這麼認為嗎?”
判刑是由大理寺判的,但是監察卻是由都察院透過的,都御史王文這時候不可能置身事外。
“回陛下,臣贊同俞廷尉所言,于謙之罪在於藐視天子威儀,罪不容誅!”
聽到都察院跟大理寺主官,再次確認了自己的判罰,於是朱祁鎮再次向著群臣問道:“諸位卿家可贊同剛才所言?”
“臣贊同都憲跟廷尉所言!”
一名都察院監察御史站了出來,支援王文跟俞士悅的判罰。
“臣附議!”
通政使李錫也站了出來,這樁案子就是他彈劾的,自然得立場堅定。
很快工部侍郎、戶部侍郎,吏部侍郎,以及部分科道言官紛紛出列表示附議,他們就是目前朝中依附於王振的中層官員。
但真正起到決定性因素的,還是兵部尚書徐晞站了出來說道:“咳咳,于謙乃兵部官員,臣約束下屬不力,還望陛下從嚴處罰以儆效尤!”
徐晞此時臉色有著一種病態的青黑,他身體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境界,向朱祁鎮上表好幾次乞骸骨回鄉,一直都沒有等到審批同意。
原因就在於接任的兵部左侍郎鄺埜,並不是王振的人,徐晞一旦退下的話,閹黨實力將出現非常大的削弱。
同時也抱著人走茶涼的擔憂,現在的徐晞壓根就不敢得罪王振。
一旦自己離職或者逝世,子孫後代就沒有了庇護傘,家族性命恐就危矣!于謙頂頭上司的發話,讓局勢出現了一邊倒的情況,本來還打算辯駁幾句的禮部侍郎王英、錢習禮等人,此刻都選擇了沉默。
畢竟他們願意上疏求情,除了同情于謙認為他罪不至死外,更多還是看在沈憶宸的面子上。
但同情跟面子,遠遠達不到徹底豁出去的地步。
于謙判死已成定局,再怎麼爭辯都佔不到人數的上風,大勢不可違!這就是京官跟外官最大的區別,哪怕于謙加了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