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公心大義(二合一) (第1/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沈修撰,聖上有令,宣你到文華殿參與廷議.”
傳令太監走進沈憶宸的值班廊房,連基本的客套話都沒有,開門見山就宣告了朱祁鎮的聖諭。
沈憶宸的這封求情上疏,相當於再次公開站到了王振的對立面,關係破裂內官們自然也無需再客氣討好,一名小小的正六品詹事府中允。
對於這種態度,沈憶宸神色如常,僅是平靜點頭道:“知道了,公公帶路吧.”
面對沈憶宸的這般淡然自若,傳令太監反倒是感到有些奇怪。
這是預料到了會宣召參與廷議嗎,為何沒有一絲緊張意外的神情,連議事內容都不打探一句的?不愧是達成三元及第成就的狀元公,這份心性定力真是遠超於常人,喜怒不形於色!帶著這份疑惑跟敬佩,傳令太監把沈憶宸領到了文華殿。
此時殿內除了成國公朱勇外,還有距離較近的閣臣先行到此,其中就包括了楊溥。
望著殿外快步走來的沈憶宸,楊溥的眼神很複雜。
有欣賞、有認可、有惋惜,還有著一種不理解。
沈憶宸能順利讓上表奏章透過內閣,直呈到朱祁鎮的御案上,楊溥就是幕後最大的推手。
但說實話,哪怕走到了這一步,楊溥都沒有想明白,沈憶宸為何要這麼做。
難道真就是出於公心大義,站出來對抗王振,去拯救一名素昧平生的外官巡撫?憑心而論,楊溥認可於謙出鎮巡撫十五年的功勞,更能理解他所經歷的離別艱辛。
對於大理寺的定罪,楊溥同樣清楚這是王振在公報私仇,否則無論如何單單一個擅離職守,也遠遠達不到問斬的程度。
但這又如何呢?為了一個交情不深的巡撫,去放棄自己大好前程,得罪王振值得嗎?就連楊溥願意做這個幕後推手,他的動機都跟公心大義毫無關係,更沒什麼救于謙的意思。
純粹是沈憶宸的做法,自絕了勳戚跟閹黨聯手的可行性,讓處於弱勢的文官集團鬆了口氣。
在楊溥以往的印象中,沈憶宸雖然沒有成為一名閹黨走狗,但認為他是一個圓滑世故的聰明人。
正是這種聰明跟圓滑,才能讓沈憶宸頂著文官清流的唾罵,始終與王振保持著“曖昧”關係。
從而在官場上順風順雨,不到一年就升官入東閣進學。
並且圓滑世故的聰明人,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精緻利己”。
這種人是不可能損害自己利益,去做那些毫無收益的事情。
偏偏沈憶宸就這麼做了,還做的義無反顧破釜沉舟,動用了所有能動用的人脈跟力量,不給自己留一絲退路!這般果斷跟決絕,屬實顛覆了楊溥的印象,更讓他對沈憶宸再次刮目相看。
此子身上俱備了一切成大事者的先決條件,要麼就是千古名臣,要麼就是禍國殃民,沒有任何平庸的可能性!“臣沈憶宸,拜見陛下!”
沈憶宸進入文華殿,向朱祁鎮行臣子禮,只不過當他抬頭看向御座方向,卻迎來了王振那雙冰冷的目光。
曾經有多麼的欣賞厚愛,那現在心中就有多恨,對於沈憶宸的“叛逆”,王振已經起了殺心!“沈愛卿平身.”
“謝陛下.”
沈憶宸謝恩後,就站立在殿內左側末位,參與廷議的其他閣部九卿官員還未到齊,得等一段時間。
大概過了十幾分鐘的樣子,宮中附近當值的閣部九卿跟六科十三道官員,都急匆匆的趕來了文華殿,浩浩蕩蕩有著數十人規模。
看著人數差不多到齊了,朱祁鎮這才開口說道:“今日召集諸位愛卿參與廷議,是為了兵部右侍郎于謙一事。
以沈修撰為首一眾卿家上疏,期望朕赦免於謙死罪,不知諸卿們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