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可能無一人如同沈憶宸這般,讓人捉摸不透吧。

成國公朱勇此時也來到了沈憶宸的身邊,他張了張嘴本來訓斥兩句,卻話到嘴邊變成了一聲嘆息。

別說常人無法看透,就連他這個名義上父親,都看不清楚沈憶宸為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隨著群臣們大多散去,很快偌大的文華殿就空蕩了起來,只剩下沈憶宸與楊溥還在其中。

“沈修撰,你在等我解答是嗎?”

楊溥猜到了沈憶宸留下來的用意,於是直接開口問了一句。

“是.”

沈憶宸沒有否認,他想要從楊溥這裡得知對方的立場。

為了山東萬民跟大明漕運安全,沈憶宸咬牙跳了王振準備好的坑。

要是楊溥打算與王振聯手一同坑自己的話,那沈憶宸就真的有點背不住了。

或者可以這麼說,大明沒誰能扛得住閹黨跟文官的聯手進攻。

“答案其實很簡單,沈向北,這個世上不止有你一人心懷家國天下,吾等也是讀過聖賢書的文人.”

“如若你真能治理好黃河水患,立下不世之功,老朽願為了蒼生萬民,替你鋪平青雲之路!”

這就是楊溥的答案。

官場沉浮幾十年,他見識過太多為了權勢、名望,斗的你死我活之人。

卻唯獨沒有看見有幾人像沈憶宸這般,有著一顆願為生民立命的赤誠之心。

曾幾何時,楊溥也不止一次的懷疑過,沈憶宸所表現出來的忠心赤誠是偽裝的。

此子野心勃勃,有成為一代奸佞權臣的潛質。

但人裝的了一時,卻裝不了一世,或者說能裝的了一世,也就不用在乎他是否偽裝了。

殿試那老成謀國的文章,數次憂患邊疆戰事,始終修書《寰宇通志》,朝貢大禮彰顯大明威儀。

為了公心大義可以去得罪王振保下於謙,如今更是可以為了山東萬民,放棄前途似錦,主動治理黃河之患。

一樁樁事件加起來,讓楊溥無法再說服自己,沈憶宸是偽裝的奸佞。

現在黃河水患就是一塊最好的試金石,沈憶宸如若達成自己的承諾,做到了以天下萬民為己任,那送他權傾朝野又如何?言罷,望著沈憶宸有些意外的模樣,楊溥笑了笑走出了文華殿。

落日的夕陽照射在他的身上,卻倒映著一副有些佝僂的背影,“三楊”的時代也如同這落日般,到了該落幕的時候了。

廷議的結果,很快就傳遍了朝野內外,眾官員驚訝於沈憶宸會主動去山東治水,也意外於他能連升兩級,成為大明第一位十八歲的緋袍大員!此時東閣內的徐珵,目光無神的呆坐在廊房之中,有些不可置信中書舍人告知的訊息。

自己滿腔心血所寫的《治水策》,卻被沈憶宸“據為己有”,拿去山東治水了?“賀中書,你所言之事可當真?”

過了半響,徐珵才從嘴中吐出這幾個字,他是在想不明白,沈憶宸為何要這麼做!此子乃三元及第直授翰林院修撰,入仕後短短時日內就升任詹事府中允,並且還參與過經筵擔任展書官,深受聖眷前途無量。

而自己呢?宣德八年擔任庶吉士,用了足足十幾年時間,才被授予正七品的翰林院檢修。

哪怕入了東閣進學,更多也是成為狀元、榜眼等人的陪襯,按部就班下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成為閣部大臣。

這就是為什麼,徐珵寧願放棄翰林院的清貴身份,也要上疏治水策求外派為官。

富貴險中求,只有治好黃河水患立下不世之功,才能打破自己的命運軌道,步入中樞重臣的行列。

聲名權勢,沈憶宸明明就唾手可得,為何還要來爭搶自己孤注一擲的機會?“徐檢修,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