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蒼生萬民,何必把功勞分的那麼清楚,晚輩只求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沈憶宸最後這八個字,除了是給自己說之外,更多還是想讓徐珵聽進去。

貪圖功利的心態人人有之,卻不能讓自己迷失在其中,很多時候應該適當的放棄得失之心,才不會走向歧途。

“好一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沈修撰之高義,令在下敬佩不已!”

徐珵臉上表情有些觸動,至於是否真的聽了進去,可能就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又客套了幾句話後,徐珵就拱手告別,讓沈憶宸進入廊房收拾東西。

等下一次再相會的時候,就不知道現在的徐珵,還會不會變成歷史上的徐有貞。

整理好私人物件跟重要的《寰宇通志》底稿,沈憶宸環顧四周,看著自己待了幾個月的東閣廊房,心中略有些感慨。

本以為這裡是自己執掌權利巔峰的起點,卻沒想到命運開了個玩笑,這麼快就要離開了。

不過沈憶宸心中並無任何後悔之情,明末文官集團為何會爛成那個樣子,完全放棄了心中理想跟聖人言行。

用後世的話語形容,就是他們與人民群眾脫節太遠了!沒有任何地方官從政經驗,居廟堂之高只會抱著腐朽理學言論誇誇其談,眼中徹底沒有了民間疾苦。

就算把大明給鬥亡國了,無非就是剃個頭換身官服,還能高高在上當自己的文人清流。

只可惜滿洲鐵騎不吃這一套,徹底戳穿了所謂清流的假面具,屠刀之下再也無人敢言什麼文人風骨了。

如若有一日自己能權傾朝野,至少外官入中樞這條途徑得想辦法打通,否則全無地方從政經驗,單靠聖賢書教誨能出幾個張居正?終明一朝八十七任內閣首輔,大多還不是碌碌無為之輩!收好心中感慨,沈憶宸提起包袱,就走出自己的值班廊房。

只是當他跨過門檻,卻看見長廊中站著一名緋袍官員,他就是執掌東閣的閣臣高穀。

見到高穀出現,沈憶宸心中有些泛起嘀咕,該不會是大常朝上疏的逾矩,他還記恨至今吧。

趁著自己走人之前,過來訓斥兩句?“下官見過高中堂.”

不管對方因何而來,禮數這東西不能少,也不敢少。

看著揹負包囊的沈憶宸,高穀臉上表情有些複雜,他從始至終都沒有喜好過這名下屬,甚至可以用討厭來形容。

但廷議上沈憶宸毅然決然的選擇去山東治水,還是讓他刮目相看。

如今對方要離開東閣,高穀帶著一種上官跟長輩的心態,想要臨別贈言幾句。

“沈修撰此去山東治水,肩負天子萬民之期待,本官在這裡祝你一帆風順,馬到成功.”

“謝中堂贈言.”

高穀本打算就說兩句客套話結束,卻不知道為何,心中多了一絲感觸不吐不快。

“向北,你在本官手下任事半年,憑心而論做事無可挑剔,無愧於三元之資。

但為人本官卻不喜,似有一種蠢蠢欲動的野心,想要挑戰既有之規則!”

高穀的這句話,讓沈憶宸沉默了。

以往別人認為他的野心,無非就是權勢慾望這些,最多也就是當個奸佞權臣。

而高穀去看到了更深層的東西,自己骨子裡面不太願意遵守大明的既定規則,所行各種逾矩之舉,也是在挑戰著這些規則!只能說半年時間的相處,哪怕關係不怎麼樣,也確實比旁人看的更清楚。

“吾等文人究其一生,所求不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本官不知你心之所向,但在行上已經立言,如今治水去立功,只盼最終別忘了立德就好.”

高穀此刻也算是藉著贈言,說出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