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站隊可謂讓在場文官集體傻眼,哪怕沉穩如胡濙,都面露意外神情。

大明勳戚傳至正統朝,名義上的地位是魏國公為尊。

因為他的封號是以“開國輔運”加封,天然高於明成祖朱棣時期“奉天靖難”加封的勳戚一擋。

哪怕魏國公在靖難時期站隊建文帝被冷落了,爵位依舊還在,而且兩頭下注成功有了一門兩公,名義上勳戚里面無人能壓一頭。

權勢上是成國公朱勇暫時排在首位,正統九年領軍出塞征討兀良哈三衛,讓朱勇掌控軍權位極人臣。

無論是哪個朝代,誰手中實際控制了槍桿子,誰就大權在握。

但是地位上,英國公張輔居於勳戚首位。

原因無他,成國公朱勇是二代襲爵,魏國公徐顯宗更是四代襲爵,而張輔乃初代英國公!相當於明朝現任公爵,都是英國公張輔的子侄輩。

在以孝治天下的大前提,長者地位自然要高於後輩,哪怕皇帝朱祁鎮都得給三分薄面。

英國公跟成國公出面,就意味著武勳集團正式站隊沈憶宸,朝中其他勢力日後想要隨意拿捏,就得考慮後果了。

“臣附議成國公所言!”

泰寧侯陳瀛也站了出來表態,於公於私他都得力挺沈憶宸。

“臣附議!”

“臣認同沈修撰建議.”

外戚會昌伯孫總、文勳靖遠伯王驥,甚至就連跟沈憶宸有過“間隙”的永康侯徐安,都集體出列附議成國公朱勇的進言。

勳戚集團不站隊則已,一站隊可謂朝野振動!就連始終保持看戲心態的王振,臉上表情都變了,沈憶宸在勳戚集團裡面的影響力,有些超乎了他的想象。

這種局面,單靠成國公朱勇絕對無法引領,必須得沈憶宸自己有本事才行。

事實上就如同王振所想的那樣,諸如英國公張輔這樣的頂級勳戚,願意旗幟鮮明力撐沈憶宸,在於威震瓦刺使者的表現,讓勳戚們感到很滿意!不過單憑這一點,還不足以如此表態。

真正引發整個勳戚集團力挺的根本原因,是沈憶宸對於軍隊將士的重視,這可謂武將勳戚的立身之本!大明仁宣兩朝雖然也有過出徵,但整體上還是以休養生息為主,可謂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直到明英宗朱祁鎮繼位後才重振武功。

承平日久,導致武人地位不斷下降。

再加上各種二代、三代子孫襲爵,勳戚集團整體質量也在不斷下降,沒有了明成祖時期的登峰造極。

如今武勳們迫切需要赫赫戰功來重掌權勢,麓川之戰、東南平亂、乃至四徵蒙古的主戰派,都是整個勳戚集團在造勢站臺。

所以就算是拋開沈憶宸的勳戚子弟身份,只要他願意推崇武事,那麼勳戚集團也會示好助力。

就如同跟宦官王振、文官王驥的合作一樣。

畢竟不這麼做的話,沒有科舉制度提供生力軍的勳戚集團,必然會在持久戰中敗於文官集團,土木堡之變只是加快了這一程序而已。

“那就依成國公所言,讓我大明將士展示威武凌厲!”

朱祁鎮贊成了成國公的進言,某種意義上當整個勳戚集團報團表態,就連皇帝都沒有太多選擇餘地。

“謝陛下!”

“謝陛下!”

第二聲是沈憶宸謝恩,他此刻意味深長的看了成國公朱勇一眼,沒想到對方會在此時支援自己。

謝恩之後,沈憶宸轉過身來面向遠處計程車兵,開口高呼道:“大明將士聽令!”

“喏!”

雷鳴一般呼喊聲傳來,等候已久的京營跟南軍士兵們,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熱血沸騰!“爾等乃我大明虎賁,均有萬夫不當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