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稅卻年年增加,求告無門!”

聽著這些東昌衛軍戶悲憤吶喊,沈憶宸無言以對。

他知道漕運有著種種弊端,也知道明朝軍戶深受衛所制度其害,卻沒有想到現狀比史書中描述的更加絕望,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

“東主,這就是民生之多艱.”

卞和感同身受的說出了這句話,眼前情景就與當初福建礦工選擇造反的畫面一模一樣。

反是死,不反同樣是死,為何不反他孃的?沈憶宸依舊沒有回話,他現在陷入了一種深深的矛盾中。

情感上他能理解東昌衛軍戶所作所為,官逼民反,民不得不飯。

但理智上自己身為僉都御史,有巡按地方之責。

在其位謀其政,現在親眼所見軍戶謀殺上官劫掠漕糧,該當如何處理?看著沈憶宸始終沒有回話,韓勇大概猜測到了他心中的為難,於是站起身來昂首挺胸道:“僉都御史,此事乃我一人謀劃,與其他軍戶弟兄們無關。

如若日後要追責,還請治卑職謀逆犯上之罪!”

伍東同樣明白法不容情的道理,這件事情曝光出去必然震驚朝野,得有人承擔罪名。

於是也起身道:“僉都御史,我知道你是好官,卑職願意擔罪,只求留其他弟兄一條生路.”

“狀元公,這是小的所為,願一力承擔!”

“還有我,與旁人無關.”

周圍軍戶認罪的聲音此起彼伏,東昌衛不知多少人受過韓勇的照顧,如若不是他這些年的幫扶,估計早就得被趙全虎逼迫的賣兒賣女了,根本活不到今天。

聽著四周的頂罪話語,沈憶宸面露苦笑的說道:“韓勇,你就沒想到一不做二不休,把我滅口於此地嗎?”

“謀殺僉都御史朝廷絕對不會善罷甘休,早晚都得真相大白,吾等眾人難逃一死.”

韓勇說的很直白,殺一個衛所指揮僉事的嚴重性,要遠遠低於謀殺京官僉都御史。

前者還能抱著僥倖心理,只要做的足夠隱蔽,不一定能查出來。

而後者哪怕把運河翻個底朝天,朝廷也定然得查出一個真相,滅口最多拖延一點時間罷了。

“還有僉都御史來山東治水,乃拯救萬民之功。

卑職就算是死,也不願成為山東萬民的罪人,至少吾等妻兒子女,還有機會活下去!”

這就是為什麼,韓勇等人在得知沈憶宸身份後,會選擇跪拜乃至認罪伏法的原因。

遭受過苦難,才更能明白生存之艱難!大明開國以來,黃河之水年年氾濫,卻無人做到像沈憶宸這般,放棄大好前程拯救蒼生萬民。

治水之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沈憶宸對於山東、河北兩地百姓而言,就是生的希望。

韓勇清楚自己如若殺沈憶宸滅口,日後再無朝廷大員願親赴山東治水,子孫世世代代將生活在黃河水患之下。

如若局勢變成這樣,那苟活一時又有何意義?沈憶宸聽完韓勇的理由,環顧著四周衣衫襤褸的軍戶,重重嘆了口氣。

然後朝著身側的卞和說道:“卞先生,拿五百兩商行匯票給韓勇.”

“是,東主.”

卞和瞬間就明白了沈憶宸的意思,同時臉上有著一抹掩藏不住的喜色。

這就是自己選擇入幕沈憶宸的原因,除了學識才能外,他更有一顆體恤民生艱難的心。

廟堂高官,唯有沈憶宸能真正與蒼生百姓感同身受!蒼火頭接過卞和拿出來的匯票,然後一躍到韓勇的大船上遞給他。

見著這張遞過來的銀票,韓勇等人滿臉的震驚,看著沈憶宸不可置通道:“僉都御史,這……”“按漕運規定,漂沒漕糧折銀抵現,這些應該夠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