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三足鼎立 (二合一) (第2/6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這就是歷史的慣性,短時間內很難扭轉局勢。
如果直接依附於王振,靠著他的權勢防備麓川死灰復燃,壓制瓦刺部落崛起,相對來說會輕鬆簡單許多。
但同樣沈憶宸很清楚,王振是個極端狂熱的主戰派。
無論之前麓川還是未來土木堡,都是王振力排眾議與皇帝達成共識,堅決要征戰四方。
一旦依附於他,沈憶宸可以想象在建功立業野心的刺激下,王振絕對會往窮兵黷武的方向發展,想著短時間內徹底剿滅蒙古諸部,達成青史留名的成就。
以大漢、大唐的武德充沛,剿滅匈奴、突厥都是靠著數代皇帝不斷分化,才獲得最終的勝利。
如今蒙古諸部都快要統一了,大明拿什麼去剿滅瓦刺部也先?明太祖、明成祖都辦不到的事情,靠“大明戰神”明英宗嗎?這樣的話,就相當於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
最壞的結果就是王振不死,明英宗也沒被俘,邊疆陷入戰爭泥潭,朝野提前黨爭內鬥,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到了這一刻,沈憶宸有種如履薄冰的感覺,自己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有可能大幅度的改變歷史。
並且他還沒有絲毫把握,歷史是朝著更好的方向轉變,還是更壞的方向。
看著沈憶宸久久沒有回答,王山臉上浮現出一抹輕視笑容。
也不知叔父到底看重這小子哪點,連封爵的籌碼都丟擲來了,這下恐怕是把書呆子給嚇傻了吧?“狀元公,考慮的如何,可別讓叔父失望.”
王山半催促半威脅的說了一句,他心中其實已經認定沈憶宸會答應了。
“還望王同知告知王公公,他老人家的厚愛,晚輩感激不盡。
但鄙人才疏學淺,恐不堪重任,此番好意心領了.”
在王山詫異的眼神中,沈憶宸終究還是拒絕了。
除了投靠王振本身的弊端外,沈憶宸還要維繫著朝堂的平衡。
因為在外界百官眼中,他如今不僅僅代表著自己,還代表著背後的成國公朱勇,以及泰寧侯陳瀛!土木堡戰役之所以能成為大明王朝的轉折點,其實軍事上的失利,不足以成為決定性因素。
後續瓦刺部內亂崩潰,直到萬曆帝都保持著軍事上的優勢,打仗完全不成問題。
這與明末薩爾滸之戰後,明朝軍事力量大幅崩潰,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真正原因在於朝堂三足鼎立平衡被打破,代表武將的勳戚集團垮臺,宦官集團被清算,從此文官集團一家獨大。
文官集團一家獨大危害眾所周知,明朝歷史已經親身演繹了一遍。
但這並不意味著,讓宦官集團一家獨大就沒問題。
任何勢力不受制約,不管它本質是好是壞,最終結果一定是絕對的權利,滋生絕對的腐敗。
沈憶宸投靠王振,某種意義上就綁架了整個勳戚集團,成為宦官跟勳戚的共同代言人。
到那時候,自己就會與文官集團徹底決裂,陷入殘酷的政治鬥爭不死不休。
本來文官集團現在就勢弱,楊溥逝世後更無一戰之力,有機率被一波給打死淪為附庸。
軍政一體的危害,可能還超過文官集團一家獨大,那就真玩脫了。
王山目光短淺,只看到了王振丟擲如此大的籌碼,是為了拉攏沈憶宸。
其實王振真正的目標,是站在沈憶宸背後的公侯勳戚!光憑沈憶宸自己一個狀元公頭銜,遠遠不夠格王振去“禮賢下士”。
聽見沈憶宸的拒絕,王山立馬變臉,語氣陰冷說道:“沈憶宸,別敬酒不吃吃罰酒,這世上沒幾個人敢拒絕叔父.”
“那就託王同知再轉告一句,在下初衷始終沒變,並未站在王公公的對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