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一波打死徹底決裂,所以就得把控好尺度,徐徐圖之。

“孩兒明白.”

唐童恭敬稱是,心中卻不怎麼認同。

像沈憶宸這種黃毛小子慣著他做什麼,還不如王山建議的那樣拉到詔獄裡面走一圈,保證服服帖帖。

這小子骨頭,還能比那些文人腐儒硬嗎?東閣那邊沈憶宸結束一日忙碌,乘坐馬車回到成國公府。

進門後陳青桐見面就開口說道:“夫君擔任天子特使受降好不威風,百姓跟士兵們都讚不絕口呢.”

“你去看了受降禮?”

陳青桐能說出這番話,能明顯是親臨現場了。

“對呀,受降禮滿城皆知,而且夫君你擔任天子特使,所以我跟雪兒就一同去看了.”

說罷,陳青桐好像想到了什麼,小心翼翼問道:“我這出門夫君不會生氣吧?”

古代禮法講究一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特別是對於大家閨秀跟貴婦而言,更不會輕易拋頭露面。

陳青桐這種舉動,放在禮法森嚴的理學家那裡,估計得好一頓訓斥禁足。

“怎會,你想出去隨時可以出去,多帶幾個護衛就行.”

“多謝夫君.”

陳青桐笑靨如花,她就知道沈憶宸定會答應。

“對了夫君,今日府中有人投了拜帖,我拿給你看看.”

說罷,陳青桐就起身拿過來一封拜帖。

自從入了東閣之後,沈憶宸接到了拜帖就日漸增多,大多是一些科舉同年。

畢竟這年頭讀書人都不傻,能入翰林院代表著踏入“儲相之地”,而能入東閣進學,起碼有半隻腳踏入了閣部大臣行列,自然得多保持下聯絡,以後有事情也好開口。

拜帖收多了,沈憶宸逐漸也不太當回事,不過當看到這封署名的時候,他神情有些微妙的變化。

因為投帖的並不是什麼同年,而是當初應天府尹李敏的幕僚卞和!認真說起來,卞和對沈憶宸相助過幾次,甚至還有過救命之恩。

如果不是卞和吩咐葉宗留等礦工關注沈憶宸,恐怕在鎮江運河上,遭遇當地幫派就凶多吉少了。

知恩圖報,是沈憶宸做人的準則之一,不管卞和是有何事拜訪自己,他都不可能拒之門外。

“夫君,怎麼了?”

看著沈憶宸臉上表情變化,陳青桐開口問了一句。

“沒什麼,算是應天府的一個故人.”

“那找夫君有何事?”

“拜帖沒寫,就是說了個地點想見一面.”

“既然是故人,那就去見見吧.”

“好,那我去去就回.”

沈憶宸點了點頭,然後起身離府,前往拜帖中的約定地點。

同時還讓暗中蹲守在公府門前的王能,去通知蒼火頭等人,他們應該也與卞和許久未見。

他鄉遇故知,同為人生四大喜之一。

走進了一間茶樓,沈憶宸遠遠就看見了靠在窗邊悠閒品茶的卞和,於是靠了過去直接坐在對面。

“沈小友,久違了.”

卞和麵帶微笑打了聲招呼,提起茶壺給沈憶宸也倒了杯茶。

“一年多未見,卞先生依舊風采如故.”

卞和身上確實有著一種淡定瀟灑氣質,這點在應天府沈憶宸就感覺出來了,如今絲毫未變。

“鄙人未變,沈小友卻貴為狀元公,應了那句來日絕非池中之物.”

“卞先生客氣,不知今日所為何事?”

聽到這話,卞和笑道:“沈小友,你還是一如既往的直接.”

“因為卞先生是聰明人,而且有恩於在下,就毋需繞彎客套了.”

沈憶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