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到正在趙國作案的一部分摸金校尉跟發丘中郎將,搜到他們身上攜帶的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的發丘印。
不久後荀攸代表趙國,指責曹魏的栽贓陷害,讓暗衛將印刷的小傳單在魏國、吳國、楚國散播,傳單上列舉出曹魏銷贓的幾個窩點以及抓住一些當鋪的掌櫃,還有發丘中郎將的供詞,嫌疑直指曹魏。兩個之間打氣一段口水戰,但這卻催生了陵墓防盜的進步,此處不再多表。
經過曹操搞的盜墓輿論戰,讓趙楠想起控制輿論的重要性,於是趙楠來到科學院,招來刻制雕版的雕工、木工跟泥工。
讓木工仿照後世A4紙的大小製作幾個木框,而泥工則製造數千個膠泥小方塊。等待膠泥稍有強度後,趙楠讓雕刻的工匠在膠泥小方塊的端部雕刻陽文,一個膠泥方塊一個字。
待一千多膠泥小方塊雕刻完成後,將膠泥小方塊送入爐窯中燒好,便成了活字。待冷卻後,根據孫子所著的《孫子兵法》中內容,用活字在木框中排版,趙楠為了方便閱讀,引入了標點符號。
在排好板的活字上刷上油墨,將紙張輕輕覆蓋在上面,然後輕輕一刮,掀下紙張,一篇孫子兵法便印在紙張上面。
幾日後趙楠召來他的老丈人蔡邕、黃承彥,還有戲忠、賈詡、郭嘉、荀彧、荀攸、劉曄等人,將印刷好的《孫子兵法》、《論語》等書籍給了每人一本。
幾人翻看後,還是荀彧先發現相同之處,說道:“大王,臣看這些文字一模一樣,不知是何人臨摹而成?”
“哈哈,文若,稍等,來人將活字刻版呈上來。”
當幾個侍衛將排好版的活字搬上來,隨之而來的工匠現場演示瞭如何排版,如何印刷,片刻間一部《詩經》便有竹簡變成一本書籍。
“大王,不知此法名為何名?”戲忠問道。
“此法叫活字印刷術,有了此法普通百姓也能用較低的價格買到書籍。”趙楠說道。
荀彧跟荀攸幾人對視後,荀攸說道:“此法利於百姓,但恐怕天下世家門閥會反對。”
“不錯,孤也早已考慮到,世家門閥之所以能夠傳家,重要的是掌握了知識也就是書籍,有了才學成為士族改變一族的命運。一旦本王低價售賣書籍後,天下百姓就能學到書籍中的內容,就能開啟民智。這也就是本王要做的事情。”趙楠說道。
“大王,這些書籍中的符號是什麼?”戲忠問道。
“這時逗號,表示一句話中軍的隔斷,此為句號代表一句話完結”趙楠將逗號、句號,引號等符號作用介紹了一遍。
郭嘉按照標點符號讀了一遍,郎朗上口,這也避免了以後出現斷句錯誤造成的誤會。也成為往後書寫中得以推廣。
“吾王大善,如此以此天下寒門子弟進入大王轂中。”賈詡說道。
以後書籍的售賣也將成為萬物商行的業務之一,但趙楠想要的不僅如此,由於改進了造紙工藝,一張白紙的成本只需要五個銅錢。
“兩位老岳父,我想開辦書局跟報社。”趙楠對蔡邕跟黃承彥說道。
“興邦,這個書局顧名思義就是發行書,可那報社又是什麼?”蔡邕跟黃承彥對視一下後,蔡邕問道。
“這個書局就是印刷書籍,併發行書籍,但並不是當今流傳下來的諸子百家,還要包括當今一些流傳在世家門閥內有利於天下民生的私書,就如同兩位岳父自己也曾寫過書,卻在自己家族中流傳。但對於一些涉及到生產技術類,例如鍊鐵等技術的書籍當下是內部流通。”趙楠解釋道書局的作用,也不忘別把一些先進的生產技術書籍別不慎流傳出去。
“而這個報社呢,就是每七天發行一次,名為報紙,上面分為幾塊,例如評論當下時局,描述這一週而來天下的大勢,還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