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衡不置可否,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說了一句話,“我信你的話。只是,這是你說的話,所以我才信你。
這件事情要是出了問題,我會幫你解決的,但是你可要請我喝酒。”
齊年北笑著說道;“您放心,喝花酒這東西,我還是能夠帶著您隨便去的。我這人沒別的本事,在這方面上,絕對能保證您滿意。”
張燕山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宋衡則是罵道:“你要是想找死,別帶著我去。
我又不好這一口,而且我是駙馬。你要是覺得你能夠和陛下那邊解釋清楚這件事情,我覺得我可以和你去。當然,我只是喝酒,不會做別的事情。
或許那些去青樓的人是有罪的,但是喝酒是無罪的。因為酒本身是不摻雜任何情緒和想法的東西,換句話來說,酒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有問題的人是誰。
人心所想,想到什麼就是什麼。所以酒水本身是無罪的,因為他又不可能左右人的想法。正所謂酒後吐真言是不假,可是酒後說的話,就不是人說的話了嗎?
是人說的,就和酒沒有關係。難不成什麼事情都要怪罪於別的東西,要多看看自己身上的問題。
有的人總是喜歡給自己找藉口,有些時候,很多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那還有什麼好解釋的。
但是更多時候,我們是真的做不到,但是真的做不到的事情,也是需要盡力而為的。
說多了,你接著說案子。我倒是要看看,你小子還有沒有別的想法。”
齊年北點點頭,說道:“我確實還有接下來的想法,首先這件案子的發展不止這麼簡單。
一個和尚的死,和流言的產生,最多隻是對事情有簡單的影響,在事後留下來一些不太好的故事和說法。可是對於動搖陛下的名聲,甚至於是動搖大吳的江山,這是顯然不夠的。牽扯到的人和事情都沒有太多,勉強算是個小事情。
就算是有那些乞丐的幫助,我覺得影響也不會特別大。最多就像是上次的殭屍案一樣,有很多人知道,但是依舊是不會有過多的危險。
所以他們接下來還會加大這次的影響,什麼時候能夠產生最大的影響呢?
就是要等到盂蘭盆節的那一天,《佛說盂蘭盆經》中說:佛弟子目連,看到死去的母親在地獄受苦,如處倒懸,求佛救度。佛告訴他在七月十五日僧眾安居自恣之日,準備百味飲食,供養十方僧眾,可使其母解脫。佛教徒據此說法興起盂蘭盆會。
您還知道別的嗎?”
宋衡想了想,“我倒是聽安陽說過,一說‘盂蘭’是梵音,義為倒懸;‘盆’是華言,指盛食供僧的器皿。第二說以為‘盂蘭盆’三字都是梵語音譯。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三十四:‘盂蘭盆,此言訛也。正言烏藍婆拏,此譯雲:倒懸。案西國法,至於眾僧自恣之日,雲先亡有罪,家復絕嗣,亦無人饗祭,則於鬼趣之中受倒懸之苦。佛令於三寶田中供具奉施佛僧,祐資彼先亡,以救先亡倒懸飢餓之苦。舊雲:盂蘭盆是貯食之器者,此言誤也。’”
“盂蘭盆節是佛教節日,而據我所知,本朝的幻術師和佛教走得很近。
所以有很大的可能,他們會和佛教當中的一些人,聯合做這些事情。”
“可是佛教不是以慈悲為懷嗎?”
齊年北無奈地搖了搖頭,“要是真是如此,為什麼滅佛的時候,沒有提出來所謂的慈悲為懷呢。”
“慈悲的是他們,不是我們,所以我們才會做這些事情。”宋衡不假思索,於是乎說出來這句話。
齊年北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就算是他這種不信奉佛教的人,也覺得這番話有些過於霸道了,可是他又不能夠反駁這句話,“出家人以慈悲為懷”這句話,來源於“今則慈悲為本,常樂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