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淵書局佔地面積足有三個醉仙樓那麼大,臨淵書局的書,足有上萬本。

每一排書架,其上擺放的書籍種類都不一樣。

從孩童啟蒙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到經、史、子、集,市面上流傳的所有書籍,這裡都有。市面上沒有流傳的,有些也能從這裡找到手抄本。

除了書之外,最絕的就是書局的牆壁。

其上懸掛著一幅幅卷軸,卷軸上有字有畫,即便是大字不識的人,也能根據畫面所表達的意思,去認識寫在畫旁邊的字。

比如山和水。

比如日和月。

比如人。

文字最初的起源,本來就是象形字。

臨淵書局沒有門檻,無論貴賤,都能隨意入內。

而只要有心,便能學會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字。

更何況,書局裡還有很多的護衛,既是為了保護這些書,同時也是為了替那些想要識字的人解惑。

世家士族之所以能高高在上,無非就是對於文化知識的壟斷,而臨淵書局的存在,打破了這種壟斷。

世家自然將臨淵書局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萬惡之源,然而不管他們如何痛恨這裡,在被皇帝派來保護這裡的人數次教做人之後,再也沒有誰敢輕舉妄動。

自從臨淵書局開張之後,但凡出宮,只要有空,葉景辰便會來臨淵書局轉一轉,看一看來書局裡看書識字的人。

他的目標,是將臨淵書局開遍九州每一個州郡。到了那時,讀書識字對於普通人來說,就不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

而除了臨淵書局之外,葉景辰還開了一家天工閣。

這個名字,借用了《天工開物》。

這個時代沒有《天工開物》這本書,但葉景辰相信,千千萬萬個人的巧思,匯聚起來,就是一本新的《天工開物》。

集思廣益,開拓創新。

天工閣,高價收一切‘奇’和‘巧’。

不管是物件,還是人。

跟皇城人盡皆知的臨淵書局不同,天工閣的存在知道的人不多,因為它現在還處於一個積累和傳播的階段。

假以時日,等到天工閣被世人所知時,領略到‘工’對於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它的地位自然會改變。

而這四年裡,除了臨淵書局和天工閣,受知之他們的啟發,葉景辰還勸說皇帝整治了一番皇城原本的慈幼堂,並且多開了幾家,凡是街頭的流浪兒,或者失去父母親人的孤兒,都可以送去慈幼堂。

在那裡,會有專人照顧那些孩子的起居,教他們讀書識字,等到他們稍微長大些,還會教他們如何自力更生,養活自己。

至於知之他們,一直都在幫他記錄皇城的物價,四年未曾間斷,而且他們在記錄物價的同時,還發現了不少皇城暗地裡的辛秘,有些連謝長安都不知道。

去想去的地方轉了一圈,就已經到傍晚了。

縣試第一天為正試,要考整整一天,從早晨開始,到傍晚結束。

葉景辰跟謝長安溜達到考場附近時,考生們剛好從考場出來。

來接雲舒的不只葉景辰跟謝長安,帶著忠勇侯府標識的馬車就停在最顯眼的地方,老夫人和侯夫人等在馬車上。

雲舒是隨著最早出考場的那批人出來的,一出來,沒瞧見自家明晃晃的馬車,反倒是先瞧見葉景辰跟謝長安,歡天喜地的跑過來。

“殿下,謝長安,我覺得我這次有戲!”他跑到他們跟前有些得意的說。

“有戲考案首?”謝長安故意曲解他的意思,逗他。

雲舒臉上的喜色瞬間消失,幽幽道:“謝長安,你明年不也得考,到時候我等著你考一個案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