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低聲道:“有些事不要等到別人讓你去做你再去做,你想做的事,想要完成的事,都要你自己去爭取,而朕與你母后,乃至你的臣子……只要你想要的都會幫你。”

大雨中的風冷了幾分,有內侍快步而來行禮道:“陛下,這是老人家送來的信。”

宮裡的內侍稱呼太上皇都稱陛下,或者是老人家,父皇很不喜太上皇這個稱呼,因此在明面上,大家都稱呼老人家。

李承乾接過書信,正在看著。

於菟問道:“父皇,爺爺的書信寫了什麼?”

“說你晉王叔叔的爐子有了很大的進展,這一次爐子燒了一晚上,竟然沒有炸爐。”

書信中對李治的話語就這麼簡單一句,李治到底怎麼樣了,還要親自去看過才好。

再往下看父皇的信,漂亮的飛白體這麼多年一直沒有變化。

能夠讓當年的虞世南與歐陽詢得到肯定的書法,其中造詣自然了得。

“父皇,爺爺的書信還說了什麼。”

李承乾不動聲色地將信紙折了起來,語氣平靜地道:“你爺爺要帶你去九成宮避暑。”

“九成宮?”於菟下意識一想,又詢問道:“兒臣聽晉王叔叔說過,當初父皇讓人將前隋的仁壽宮修建成九成宮,用來避暑,後來九成宮的修建幾次因用度緊張被父皇攔下了。”

李承乾淡淡道:“你晉王叔叔連這都與你說?”

於菟有些得意地笑道:“兒臣現在晉王叔叔是莫逆之交,叔叔什麼都與我說。”

李承乾將對摺的信紙放在一旁的桌上,又道:“其實你晉王叔叔說錯了。”

“說錯哪兒了?”

見兒子追問,李承乾一手扶著太陽穴,解釋道:“其實當年我們家的老太爺重建過一次仁壽宮,後來仁壽宮幾次遭了大水被淹,老太爺讓人翻修的仁壽宮暫時荒廢了,再之後又要面對中原各地的叛亂,仁壽宮就被荒置。”

“再之後,你爺爺要修繕仁壽宮,這才將仁壽宮改名成九成宮,其實你爺爺在年輕的時候就跟著隋帝去過九成宮避暑,朕的確好幾次阻撓了你爺爺要修建九成宮的事,不僅如此,朕還阻撓了你爺爺要為我們家的老太爺修建夏宮一事。”

李承乾耐心地向兒子解釋著,又道:“其實所謂夏宮就是在龍首原修建一片皇宮,當年袁天罡說過龍首原的確是一片修建皇宮的好地方,袁天罡是一個道長,他主張若修建皇宮就修建在龍首原,但他也說過若是不在龍首原修建皇宮,不破壞那裡的地貌,其實也更好。”“這世上奪天地造化的事太多了,不過朕不喜這種說法,朕需要不修建夏宮的主張,朕又想摒棄,他對天地造化的那一番說辭。”

於菟像是在聽一個故事,他問道:“那之後呢?”

李承乾又道:“之後,袁道長離開了,再也沒有回來過,袁道長覺得天時地利不能逆反,可若是阻礙到了大唐子民的生活,若所謂的天時地利不能讓人們生活了,朕也會與這天時地利鬥一鬥,因此朕將荒廢多年的昆明池重新修建了起來。”

“為了大唐子民的生活,朕為此可以想方設法改造天時地利。”

於菟想起來了,言道:“大唐耗費近三十年,在荒漠中種起來的一片樹林,兒臣在西域見過,荒漠中養活一棵樹很難,他們只能將枯死的樹拔了重新再種,如今瓜州一帶有了一片十分茂密樹林,在沙州還開了很多酒肆。”

李承乾道:“其實,在你看來當皇帝很簡單吧。”

於菟搖頭道:“兒臣覺得很難。”

李承乾又道:“這有什麼難的。”

“兒臣要看很多的卷宗,至今兒臣還沒記下中原各地的賦稅。”

“這不難,多看幾遍,多記幾組資料就能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