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還是搖頭,又叮囑了幾句提著藥箱離開了。

等父皇陪著奶奶也離開之後,於菟見爺爺要下床榻,便忙上去攙扶。

“於菟啊……”

於菟道:“爺爺請講,孫兒聽著。”

“你呀,就是沒有你父皇那樣冷酷,有人說你父皇對待國事是冰冷的,也是不講情面的。”

“孫兒以為治理社稷就該如此。”

“你父皇是個很有手段的人,他的野心很大。”李世民緩緩站起身看著殿外的景色。

“孫兒聽說過人們對父皇的評價。”

李世民笑著道:“朕只當二十年的皇帝,你父皇在位二十四年了,他可曾教你如何當一個皇帝?”

“父皇時常悉心教導,孫兒愚鈍總是不得要領。”

李世民走到崇文殿外,嘆道:“朕的這麼多孩子,唯獨他……朕從未教過他什麼,也從未操勞過什麼,當年東征之前,朕再回頭看他的時候,他早就將路走好了。”

爺孫倆說著話,走了一段路之後,原本虛弱的太上皇精氣神都好了很多。

太子大婚之後,朝中休沐了三天,臨近開朝上官儀就來覲見了。

李承乾沿著皇城的牆根走著,一邊對上官儀道:“原本呀,這裡有一些青苔,近來都維持得很乾淨。”

上官儀原本是有各地奏報與陛下說,卻聽陛下一直說著。

“朕一直對他們說,宮裡的殿宇要好好維護,今年將許多漏水的屋子修繕好了。”

走到玄武門前,李承乾停下了腳步,詢問道:“聽說你近來與許敬宗他們相處得很不好?”

上官儀作揖行禮道:“臣不在意他們的閒言碎語。”

李承乾笑著道:“我們兩家的婚事是朕與父皇一手安排的,於菟與你孫女是自小相識,一樁好姻緣,你不用在意別人的閒言碎語。”

“喏。”上官儀又從袖子裡拿出一份奏章,低聲道:“陛下,運河兩岸的奏報。”

奏報很厚一迭,寫著都是運河沿岸官邸的情況。

“朕會將諸多國事都交給太子,往後你多多照看太子。”

“臣領命。”

李承乾收起奏章留下這麼一句話就離開。

原本以為陛下只是這麼說一句,哪怕只是這麼一句話,上官儀每天打著十足的精神,輔佐太子。陛下的確是將更多的國事交給了太子,而就當河西走廊的嘉峪關正式開工建設的奏章送到長安城,為了修建嘉峪關,河西走廊招收了不少人手,工部的奏章所稟報的,大致有三千餘人。

當今年關中的第一場秋雨到來的時候,上官儀才明白當初陛下那句多多照看的用意。

今年秋季,陛下離開了長安城,要去中原各地看看。

太子留守長安城監理國事,留下了于志寧與狄知遜輔佐太子,滿朝文武大臣正常早朝,處置國事。

今年,關中秋雨來得很急,皇帝的護送隊伍有五千餘人,冗長的隊伍佔據了整條官道。

隊伍一路向東走去,關中入秋的九月下旬,李承乾來到了潼關。

潼關的太守是崔玄暐,從西域回來之後崔玄暐就一直駐守著潼關。

在潼關有官吏兩百人,還有裨將三人,守軍兩萬人。

起初潼關的駐軍更多,父皇在位時期,還有六萬多駐軍。

近兩年一直削減到了兩萬人,李承乾站在黃河邊,望著河水聽著崔玄暐稟報。

“陛下每年入秋時節,黃河的河水就會上漲。”崔玄暐指著河灘在黃河邊,大聲道:“以前那裡是一片集市,現在水漲了又被淹了。”

因下著雨,雨水加上黃河的急流聲,崔玄暐需要大聲講話,才能讓陛下聽清楚。

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