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

隨著大牛倒下,電動車行業已經被雷神系徹底掌控。

2016年初,全國還有四百多家活躍的電動車企業。

然而到了七月份,這個數字飛流直下三千尺。

根據專業網站統計,目前國內依舊活躍的電動車企業不足八十家,而且數字將進一步縮小。

估計最後只剩下亞迪系(亞迪、新雷、興日、綠能源),愛馬系(愛馬、立馬、比德文、小刀),太零系(太零、興大洲、凱騎、吉松),以及一木成林的雷神。

當然還有一些可能會半死不活的電動車繼續存在,比如羊城五羊電動車之類,這些有母公司存在的一時間是難以倒閉的。

雷神系僅僅在2016年1~7月份,就銷售了1052萬輛電動車。

而全國2016年1~7月份,一共銷售量電動車1170萬輛。

再減去大牛的60多萬輛。

也就是說今年1~7月份,除了雷神系和大牛,全國其他電動車企業就賣出去五十多萬輛電動車。

三四百家企業賣五十多萬輛電動車,平均起來,一家差不多賣1400多輛,這個銷售額還不夠人工費和生產線折舊。

當然不排除,一些企業可能連一輛都沒有賣出去,有些可能賣上萬輛。

但就算是賣了上萬輛,除了走高階路線,這個銷售量是必涼無疑的。

除非有大金主或者母公司可以依靠,否則生產線折舊加上人工費這些雜七雜八的,就可以將一個企業拖垮。

也就是說從七月份開始,屬於雷神系的時代來臨了。

在雷神系銷售出去的1052萬輛電動車之中,將沒有使用雷神電池的剔除,還有876萬輛是使用雷神電池的。

其中亞迪系的銷售量最多,達到了416萬輛,給雷神電池公司貢獻了11456億華元的利潤。

另外因為銀河科技中心持有亞迪百分之三十股份,又給銀河科技中心帶來123億華元的收入。

愛馬系銷售量排行第二名,銷售量達到203萬輛,給雷神電池公司貢獻了5348億華元的利潤。

至於愛馬被獵戶座金融投資公司持股的部分,並不會被計算在黃豪傑明面上的資產之中。

太零系銷售量排行第三名,銷售量是137萬輛,給雷神電池公司貢獻了8661億華元的利潤。

為什麼太零系的銷售量比愛馬系低那麼多,給雷神電池公司帶來的利潤,卻比愛馬還高三億多

這主要是雷神電池公司給他們電池批發價是不一樣的,亞迪系和愛馬系是50華元每公斤,而太零系是80華元每公斤。

相當於賣給亞迪系和愛馬系,雷神電池公司一公斤就賺23華元。賣給太零系,雷神電池公司一公斤就賺53華元。

為了實現財務的管理方便,雷神電動車公司使用雷神電池,依舊是要給雷神電池公司每公斤23華元。

畢竟親兄弟明算賬,免得日後財務管理混亂,這樣做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雷神電動車截止7月31日,一共銷售了124萬輛,給雷神電池公司貢獻了3127億華元的利潤。

所以最大的贏家絕對是雷神電池公司,一共從電動車行業獲得28592億華元的利潤。

加上花為購買了2100噸電芯,一噸電芯利潤126萬華元,一共獲得2646億華元的利潤。

截止7月31日,雷神電池公司總利潤是31238億華元;雷神電動車公司的總利潤是13719億華元。

因此銀河科技中心獲得的利潤是:雷神電池公司的27億華元、雷神電動車公司的11億華元、亞迪公司的123億華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