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渺無垠的太空中,時間彷彿凝固了一般,每一天都顯得如此漫長、單調且寂寞。趙飛獨自漂泊在這片茫茫宇宙之中,他已經不再去過多地關注飛船行進的具體方向。因為此刻,他深知自已更需要專注于飛船本身的建設與發展。

幸運的是,他有聰明伶俐的小白作為得力幫手。在小白的協助之下,他們不斷地捕獲那些遊蕩在周圍的小天體。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天體卻蘊含著寶貴的資源,成為了趙飛擴充套件飛船規模的關鍵所在。

他們精心設計並實施每一次的捕獲行動,小心翼翼地靠近小天體,並運用先進的護罩技術對其進行拆解。從這些小天體中獲取到的各種物資被充分利用起來,有的用於增加飛船的物質儲備,以確保在未來漫長的旅途中擁有足夠的能源和生活必需品;有的則直接參與到飛船整體構造的擴建當中。

日復一日,經過無數次的努力和嘗試,原本只是一艘小小的飛船逐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慢慢地擴張、成長,最終演變成了一座令人驚歎的“行星堡壘”。這座堡壘的直徑400 公里!遠遠望去,它宛如一顆閃耀在太空中的璀璨明珠,散發著強大而神秘的光芒。

這座堡壘的外部被一層高達 1000 米厚度的高硬度合金外殼所包裹,其堅固程度足以抵禦來自宇宙深處的各種強烈衝擊與威脅。

在這厚厚的合金外殼內部,巧妙地分佈著數量眾多且效能卓越的驅動引擎以及各式各樣的功能設施。這些分散式的驅動引擎設計極為精妙,使得整個球型堡壘徹底擺脫了傳統意義上的前後之分。只需輕輕切換引擎的工作狀態,便能隨心所欲地調整堡壘的執行方向、速度甚至是旋轉姿態,彷彿它是一隻靈動無比的太空精靈。

經過一段長達 500 米的淨空區域之後,便是第二層同樣堅不可摧的外殼。這層外殼的厚度約為 100 米,猶如一道堅實的屏障守護著堡壘內部的核心區域。此後,依照這種模式,每隔 600 米便新增一層外殼的獨特結構方式,層層向內鋪設延伸,直至到達只剩下 100 公里直徑大小的區域方才停止建設,並特意保留出一個寬敞的空腔作為活動空間。

這個精心打造的空腔之中,充盈著與地球上相似成分組成的清新空氣。如此一來,當趙飛身處於這片空腔之內時,無論他想要從事何種活動,都無需再穿著厚重繁瑣的宇航服,可以自由自在地盡情施展拳腳,去探索未知世界中的無限可能。

每一層都擁有著 100 米厚的堅固外殼以及足足 500 米的淨空高度,如此獨特的設計組合構建出了一個堪稱完美的建設空間。這厚厚的 100 米隔層,實際上就如同一個巨大的寶庫一般,裡面儲存滿了各類用於後續建設的寶貴材料。而那廣闊的 500 米淨空區域,此時也暫時被空氣所填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實際需求的變化,這裡還會做出相應的調整與改變。透過這種精心規劃,堡壘內部的空間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

各個樓層之間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由各式各樣的通道和複雜精妙的機構緊密相連。這些通道有的寬敞筆直,有的蜿蜒曲折;有的僅供人員通行,有的則能容納大型裝置運輸。而那些小巧靈活的飛船,此刻卻搖身一變,成為了整個基地至關重要的逃生艙。它們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了控制基地的附近,一旦遇到緊急情況,便能迅速響應,帶著人們逃離危險。

在那座宏偉而堅固的堡壘表面,原本呈現出一片冰冷且閃耀著寒光的金屬光滑面。然而,富有創意和惡趣味的趙飛卻突發奇想,對其進行了一番別出心裁的設計。他巧妙地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將堡壘的表面雕琢成了形態各異、起伏不平的地形景觀。不僅如此,他還模仿行星的構造,在這片人造地表之上精心堆積起了厚厚的一層土壤。這些土壤與錯綜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