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正在分析資料,小白突然提醒道“主人,飛行堡壘即將再次掠過地球,你有什麼要做的嗎?”

“什麼?我們不是早遠離地球了嗎?”趙飛疑惑的問

“我們一直在追逐小行星,行動軌跡並不確定,每次捕獲小行星後都是按慣性飛行,同時尋找下一個目標。基本就是亂飛,而地球也在繞太陽旋轉。”小白解釋道

“所以,轉了半天我們又見面了啦?”趙飛無奈的接話道

趙飛心想,好不容易離開了,這怎麼又轉回來了。算了,既然離開了,掠過就掠過吧,還是不折騰了。這也不可能再回地球,也不可能再和地球有啥交流。即使看看地球又能怎麼樣?

但趙飛忘了一件事,他現在的飛船是一個400公里直徑的大球。地球人會如何看待?會輕易地看著趙飛離開嗎?

趙飛駕駛著他那艘先進的宇宙飛船,原本只是打算從遙遠的地方快速掠過地球而已。然而,地球上的天文學家們卻透過他們精密的觀測裝置,捕捉到了一顆極其巨大的小行星正朝著地球疾馳而來。這簡直就是行星撞地球災難場景的真實上演!

自從天文學家首次發現這個神秘的球體之後,便立刻動用了各種各樣的高科技觀察手段對其展開深入研究。所有的資料無一不在表明,這顆小行星不僅體積龐大,質量更是超乎想象的沉重。更令人擔憂的是,它的飛行軌道與地球的執行軌道存在交叉的可能性,儘管經過一系列複雜的計算推測出二者應該會驚險地擦身而過,但畢竟在浩瀚宇宙之中,任何微小的因素都可能導致意外發生。

或許是太空中的某片星際塵埃、或者是其他天體產生的引力干擾,又甚至僅僅是一次不經意間的撞擊,都有可能使得這顆小行星稍稍偏離原有的軌跡。而一旦這種情況真的出現,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碰撞即將爆發,隨之而來的必將是地球生態環境的徹底崩潰以及無數生命物種的滅絕……

天文學家們神情凝重地緊盯著螢幕,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生怕錯過小行星執行軌跡的任何一絲細微變化。他們手中的資料不斷更新著,每一個數字、每一條曲線都牽動著所有人的心絃。與此同時,聯邦政府也迅速行動起來,緊急召集了來自各個領域的頂尖專業人士。這些專家涵蓋了物理學、天文學、航天工程等多個學科,他們匯聚一堂,共同商討應對這顆威脅地球安全的小行星的策略。

會議室內氣氛異常嚴肅,每個人都深知肩負的責任重大。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和深入的分析,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要想確保地球的安全,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撞擊小行星,從而改變它的執行軌跡。即使只是讓其軌跡發生一點點微小的偏移,對於地球來說,安全係數也會大幅提升。

有人提出使用核彈來炸燬小行星,但立刻就有專家搖頭否定道:“在真空環境下,核彈的爆炸威力將會大打折扣,小得可憐。而且,這種做法還可能引發一系列不可預測的後果,甚至有可能導致小行星分裂成更多的碎片,進一步增大對地球的威脅。”於是,大家一致決定放棄使用核彈這一方案,轉而尋找其他更為可靠有效的手段。

第一方案看似簡單,但實則暗藏玄機。其核心原理便是透過直接的慣性碰撞來改變小行星的飛行軌跡。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在於找到合適的角度以及確保擁有足夠的衝量。然而,火箭自身的質量存在限制,這使得人們不禁心生疑慮:它是否真能成功地改變足夠的角度呢?

為此,科學家們展開了一系列複雜而精密的計算。每一項資料、每一次模擬都至關重要,因為任何微小的誤差都可能導致整個計劃的失敗。隨著計算工作的逐步推進,一個個配重塊經由太空電梯源源不斷地運往空間站,並在這裡被精心組裝成一個堪稱巨無霸的鐵頭大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