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製造基地的使用,使大型運載火箭也不用一個個部件組裝,完全一體成型,甚至連裡面要運送的衛星都能一次完成。根據新技術,航天部重新設計了運載火箭,很多線路和系統都和結構件融合一體。這樣設計最佳化了空間,起飛重量大大降低的同時,載貨空間也大大增加了。

航天部在經過充分準備和論證後,啟動了廣寒宮計劃。計劃用火箭送了一個便攜基地到月球上去,然後利用月球的土壤製造一臺小型製造基地,再利用小型製造基地製造一臺大型製造基地,用大型製造基地建設各種建築車輛,進而完成月球城的建設。這些車輛都是自動執行的,只是由地面上的設計人員事先設計好了圖紙和城市規劃就行。

三個月後,中國的載人探月飛船起飛了。一路順利,很快完成了月球著陸。直播畫面顯示宇航員走出飛船,扶著舷梯下到地面。鏡頭指向地下的腳印,畫面特寫,接著轉頭看向宇航員拿著一面鮮紅的五星紅旗重重的插在地上。畫面顯示幾個大字“月球!我們來了!”

直播結束後,宇航員拿出了在飛船上的便攜基地,展開基地後先製造了一個小型護盾。護盾展開,飛船和宇航員都被保護在護罩之下。很快,小型基地被建造出來,大型基地被建造出來了,大型護罩被製造出來,地下基地建設車被製造出來,各種生存裝置被製造出來。

負責原料的基礎處理車推平突起的地面,把土地變成城市建設的資源;負責地下基地建設的地下基地建設車,鑽入地下,把地下變成廣寒宮的地下基地,同時把多餘的能量供應地上城市的建設;地上建築車負責完成規劃中的各種建築的建設。宇航員在地面的指揮下,監控各種製造裝置的執行情況,隨時處理發生的異常狀況。整個城市的建設效率非常高。

一個月後,中央臺預報,三天後,中國登月航天員將直播中國月球基地實況。這是距一個月前登陸成功後的再次直播。國內,國際的電視臺都趁機轉播,都想看看中國的月球基地的實況。不過僅僅過去一個月,就是建個基地,也不過就是幾間小屋。

晚上7點半,新聞聯播剛剛結束。直播開始。首先出現的是一名中國宇航員穿著宇航服站在攝像機前,背後是著陸的飛船。

“各位朋友,晚上好!”宇航員開始直播

“經過這三十天的建設,月球上的第一座人類基地建成了。這就是中國的廣寒宮。今天,我要帶著大家參觀我們的廣寒宮!不過在參觀前,我先要做一件事。”鏡頭前的宇航員,居然開始解開頭盔,螢幕前的觀眾都驚呆了。這是要幹嘛?瘋了嗎?在月球上脫掉宇航服,月球上沒有氧氣,極度的低溫和太陽直射的高溫,不靠宇航服根本不能生存啊!

“不要啊!”有的觀眾禁不住驚呼!

宇航員沒理會觀眾的反應,依然緩慢的脫下頭盔,脫下宇航服。最後一身運動服站在鏡頭前。

“大家不用擔心,廣寒宮已經建設完成了城市環境控制系統,我們在這裡不需要笨重的宇航服。現在我帶大家參觀我們的月宮城。”宇航員走近攝像機,拿起了攝像機。鏡頭慢慢轉過,螢幕前的觀眾全都捂住嘴,驚異的發不出聲來。

“現在鏡頭呈現的是月宮城的全貌!”宇航員拿著攝像機,讓大家看到,原來宇航員和飛船不是在地面上,而是在一個高高的平臺上。而平臺四周是一片科幻感極強的城市建築群,一棟棟建築被罩在一個個半球型的護罩裡,建築之間還有道路連通。而建築之間的空地居然是一片綠色的。

“廣寒宮建在一個半球型的護罩中,可以控制環境溫度,溼度和氧氣含量,除了重力比地球小,其他和地球並不會感覺有什麼不同。為安全起見,各個建築還有自已的獨立護罩,可以根據需要調節自已需要的小環境。也可以在大護罩發生意外的情況下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