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銓被擢升為工部右侍郎,並得寶鈔、布帛等賞賜若干。

王不群、裘七尺皆被擢升為工部員外郎,王不群負責協理工營司諸事務,裘七尺負責協理科技司諸事務。

郭天問、於賢仍任工部主事,但得到的錢帛等賞賜卻要比王不群、裘七尺更多些。

青龍山煤廠被升格為煤炭局,由於賢擔任主事;郭天問則由劉寬推薦,擔任機器製造局主事。

其餘如張金饒、柳延、馬夢陽、齊大木等參與“火車打造”及“徐丹段鐵路開通”二事的官吏,或是升職,或是得賜錢帛,或二者兼有之。

自朱元璋建立大明以來,這般上規模的封賞只給過武將群體,文官群體還從來沒得到過。

反倒是大規模處罰經歷過兩三次——空印案、郭桓案的主體都是文官;胡案雖以幾個與胡惟庸聯絡緊密的武勳為主,但也有部分文官牽扯其中,獲享老朱的砍頭、抄家、流放三連。

再加上老朱給文官們定的薪俸遠低於宋、元兩代,且動不動就降職、罰俸,便讓文官們覺得,老朱就是個苛待文官的性子,對文官的偏見融入了骨子裡,不可能有所改變。

如今見科技司官吏幾乎是集體升官、獲賞,自是驚訝得很。

雖說劉寬等科技司官吏此番功勞確實很大,但也說明,老朱對文官並沒有那麼大偏見,只要功勞足夠,文官封爵亦非奢望!···對劉寬等人的敘功封賞是在朝會最後進行的,封賞完便下朝了。

劉寬才出了武英殿,就被侯在旁邊的一個小宦官叫住。

“劉駙馬,皇后娘娘召您到柔儀殿敘話。”

‘看來多半是納妾之事了。’

心裡這麼想,劉寬便跟著小宦官來到武英殿。

馬皇后一如既往地坐在鳳椅上,一臉慈祥地看著他。

劉寬行禮道:“微臣參見皇后娘娘。”

“平身。”

“謝娘娘。”

禮畢,馬皇后開門見山地道:“寬兒可知為你納妾之事是誰跟本宮提起的?”

劉寬苦笑著道,“應是蕙蘭吧?”

馬皇后笑道,“你倒是猜得準——蕙蘭嫁於你一年多都未有身孕,擔心影響你家子嗣延續,便向本宮提了此事。”

“本宮與陛下商議後,便趁這次大敘功,與你納妾之殊榮。”

“那蘇氏雖是小戶出身,但年少即入宮任事,得本宮調教,不僅長於經營、管家之道,亦通女工、詩詞、音律,稱得上才貌雙全。”

“若非她自願留在宮中,本宮早就放她出嫁嫁人了——她雖已二十三歲,年齡略大了些,但與你做妾室卻是不錯的,你要好好待她。”

在此時,二十三歲絕對是大齡剩女了。

需知,當年馬皇后二十歲嫁給朱元璋,都自認為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呢。

馬皇后擔心劉寬嫌棄蘇采薇年紀大,才有這番囑咐——她雖曾聽劉寬講過後世人普遍結婚晚,卻沒放在心上。

再說了,劉寬如今人在大明,又不是在後世。

若非富駙馬身份阻礙,以其才能,二八以下的妾室納幾房都沒問題(此時朱元璋還沒對納妾之事做嚴格限定)。

她卻不知,在劉寬習慣性認知中,二十三歲女子屬於標準的年輕姑娘,戀愛、結婚、生子正合適。

再加上蘇采薇容貌不輸於朱蕙蘭,且自有一股氣質,又相處了一年多,劉寬心裡對這個妾室人選是頗為認同的。

劉寬本想琢磨幾句表態的話,轉念一想,他若表現得太喜歡蘇采薇,反倒可能讓馬皇后、朱蕙蘭不高興。

於是便簡單地答應道:“是。”

馬皇后微笑頷首,“那這納妾日期以及如何操辦,你可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