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根被認為是奧地利乃至歐洲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統帥之一,法國大元帥赫爾曼·莫里斯·薩克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都對其頗為推崇。
歐根親王(一譯尤金親王、歐仁親王)於1663年10月18日生於法蘭西王國首都巴黎,他的曾祖父是薩伏依王朝的公爵卡洛·埃曼努埃萊一世(1562-1630),他的祖父為薩伏依-卡里尼亞諾親王托馬斯·弗朗西斯,父親為法國薩伏依·蘇瓦松總督歐根·莫里茨親王,母親奧林匹婭·曼奇尼(1638-1708)為法國樞機主教、義大利人馬薩林(1602-1661)的侄女。
有傳言說奧林匹婭·曼奇尼年輕時曾經是法國波旁王朝國王路易十四(1638-1715)的情婦。
歐根則是歐根·莫里茨的第五子。
歐根自幼其貌不揚,身材瘦弱,有"小神父"(或稱"薩伏伊修道院院長")之稱。
歐根的父母被放逐,所以他自幼接受祖母的撫養,並被祖母希望進入修道院。
但歐根不為所動。
1683年,歐根要求從軍,卻因身材矮小為被路易十四拒絕(據說還遭受訓斥和羞辱)。
時值奧斯曼帝國(以下簡稱土軍)大舉進攻中歐,基督教世界大受震動,19歲的歐根遂作為志願人員赴前線參戰。
他先在帕紹見到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1640-1705),並在維也納之戰中嶄露頭角。
但他唯一的親兄弟(歐根共兄弟姐妹五人,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除了長兄外,還有三個姐姐)、正在帝國軍隊中任龍騎兵團長的兄長卻犧牲了,利奧波德一世遂在同年12月將一個新組建的800人的龍騎兵團交給歐根指揮。
歐根深感知遇之恩,從此把奧地利作為自己的祖國,拒絕回到法國。
隨後十餘年,他隨帝國軍隊收復了匈牙利等東歐大片領地。
歐根雖然將洛林公爵查理五世(1643-1690)當作效仿物件,但作戰時卻展現出超凡的勇氣和獨特的統帥能力。
1685年,晉升為少將。
1686年6月至9月,他隨查理五世攻克布達城。
1687年,24歲的歐根升為中將。
1688年,歐根在貝爾格萊德抗擊奧斯曼帝國時負傷。
1689年,他在美因茲抗擊法軍的戰鬥中再次負傷。
1690年,利奧波德一世派歐根前往薩伏伊,希望他的家庭背景能夠促進外交使命的達成。
歐根不負眾望,說服薩伏伊公爵維托里奧·阿梅迪奧支援奧地利。
隨後,在義大利北部的戰役中,歐根擔任安東尼奧·卡拉法騎兵部隊的指揮官。
1690年至1692年,他接連解放了康尼,攻佔了卡馬尼奧拉(cargnola),一度擊敗了法國元帥尼古拉·卡蒂納(1637-1712)(nicholascatinat)的軍隊。
但由於卡拉法的部下怯懦畏戰,最終未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1692年,奧地利入侵法國東部之際,歐根率軍分別取得加鎮區和奧布蘭縣戰役的勝利。
1693年,29歲的歐根因戰功卓著,晉升為帝國陸軍元帥。
1694年任北義大利軍團總司令,第一次獨立指揮作戰。
歐根未能在義大利取得任何決定性戰役的勝利,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手下軍隊的素質不高。
1697年,歐根被召回匈牙利前線,擔任對奧斯曼帝國作戰的帝國軍總司令。
接到命令,歐根立即重新改組了帝國軍隊,使其面貌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