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日頭紅火的上午,同興的中亞團隊乘坐同一趟航班返回國內,只留下一個組負責溝通後續。

他們幾乎包了一列專機,前後左右都是同事,無論來自哪一個競標組,人們聊起來的還是那個津津樂道的話題。

據撒爾港的同事回憶,那是一件在一輪競標就拍了板的事,他們的胡總用土壤和牧場,開啟了冷鏈的路。

那份突然出現的技術報告,已經超越了這次競標本身,被標委認為是農業戰略的一場踐行,非常看好接下來的推行。

數字農業在國內已經不算新鮮,這樣增產增效的方法,實際上是冷鏈的溯源,產量的壯大和品類的豐盈,才有冷鏈的大行其道。

亦可以說,這個行業從來不只是終端市場的搏殺,多望一望田間地頭,少一些商界的深謀遠慮,多一些田間的茁壯而喜,才能讓事業充滿生趣,也讓人多一些意趣。

情懷不能當飯吃,理想也不是填飽肚子的東西,但我們又不禁發現,無論在初始之時還是興盛階段,正是這些,在區別著走得遠和走得更遠的人。

這一次,同興拿下五個陸港,真正意義上在境外編織出冷鏈體系。

由這裡,不僅在延伸國內市場,也不僅在疏通歐洲市場,它們還將為同興的種植基地、養殖基地開啟新的視窗,將誕生一個又一個庫西鎮,也不再是油葵和大豆。

這成全了同興的全維度排程,讓人看到更曠遠的“十字路口”。

看吧,流通遠非表面二字,當大路寬廣的時候,也意味著可以紮下視野更好的營地。

每次胡殊同坐在飛機上的時候,腦子裡都是方案、檔案和這趟行程的重要節點,從未有一刻像現在這樣,窗外的紅日和雲朵,可以一身輕鬆看上一路。

也在這時,胡殊同暗下決定,他打算靜上一段時間,少一些坐飛機、跑長途。

回到同興與家兩點一線的日子,有時間逛逛菜市場,也把節日過得像節日的樣子,再把父母接到青巖,也讓運同在青巖買一處房子,一家人完完整整才最好。

海港、空港與陸港,同興多線齊飛,產銷、配送與供應,穩步踏上新的檯面,當這些都光彩旖旎的時候,人也是時候潛下來了。

只是外面的事依然鼓盪難息,恰是因為同興成功拿下陸港,讓孟強強提前洩露方案這件事,遭到了同行的大肆討伐。

整個業界風口之驟變令人咋舌,最終勝利者的同興甚至被視為天命所歸,強運則成了蚍蜉撼樹,什麼捧抬的話都冒了出來。

心知自此之後的行業路再也跳脫不掉同興,事情干脆得令人驚愕,可以說同興的火越旺,強運的灰便越積。

漸漸地,強運被排離了大圈子,而雄關集團的話語重回何勁如的手中,原來他才是那個最通曉一切的人。

雪落之時,曾昭達帶著一摞摞材料,隻身一人來到同興。

望見又是這樣厚厚的東西,胡殊同不僅沒有開啟的興趣,反而大手一推,正當曾昭達要開口的時候,胡殊同立時起身把他引到茶几那邊。

面對這滿滿的抗拒,曾昭達卻心懷笑意,這等“草木皆兵”的情狀,可是從未在此人身上看過,多年來都是這眼前人挺身在前引著許多事。

只見胡殊同不緊不慢捏著茶、燒著水,許久之後才開了口。

“曾會長,你們又要搞什麼?”

“胡總,來年可是個大節點,有些事不得不早早和你打聲招呼呀.”

胡殊同暗暗一沉,節點二字真是聽怕了,“又是什麼節點?”

“二十年峰會,近段時間已經在業界炒起來了,我們與其他行業大有不同,無數的行業人、行業的眾多領域,這等天翻地覆,相當激動人心.”

胡殊同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