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聽胡總說起過,冷鏈建材在坤宇屬於新業務板塊,那我可否理解為它是坤宇旗下的全新品牌?”
侯歡又緩又微地點了個頭,“欒總有何指教?”
“冷庫材料技術的發展,我想侯總應是下工夫研究過的,技術被氣候問題催著向前走,好用的未必適用,同時技術標準也越來越嚴格。
所以如果坤宇尋求與同興合作,就不是定樁不動的事,而是同興各類技術的應用過程,我可以這樣理解嗎?”
這麼快便提到了合作,這讓侯歡有些意外,“欒總說的不錯,坤宇想的從來不是短期單項的事.”
“哦?還有哪些項?”
侯歡沉吟一瞬,“冷鏈方面的所有技術項.”
“也就是說,坤宇不僅要建什麼,還要告訴別人怎麼建?”
“正是.”
欒平欣忽然抱起手臂,“侯總,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的談話就沒什麼意思了,你覺得同興有沒有實力組建一支工程隊?”
這話說得有些誇張,道理卻相差不多,一下子便把坤宇襯成了苦力差,只剩下發泡機、攪拌機這些硬家當。
侯歡立時轉話道:“欒總,冷鏈建材與常規不同,想迅速開啟西部市場,只有一體化運作最可行。
那裡的供應商遠不如這邊豐富,從園區拿地到最終成形,只和坤宇這一個客戶合作就足夠,這才是前景所在,所以我們內部的共識是各項的技術合作都放在同興.”
“難道為了坤宇,同興研發中心要分出板材組、規劃組、資訊組?”
“不不!欒總錯意了,坤宇只看結果,不會過問任何同興內部的事.”
只看結果,這樣的話欒平欣太熟悉了,不由笑了笑,“侯總既然要全技術外包,就不要只說坤宇一體化.”
“同興如果願意一體化,那當然更好.”
然而這話說完,侯歡驀然眨了眨眼,剛要再開口卻聽欒平欣道:“有坤宇這座大靠山,一個全新品牌的價值我想不用多說,同興為這個品牌做一體化技術,如果真要合作,侯總覺得什麼方式更合適呢?”
話到這裡意義就很重大了,侯歡也笑了起來,“欒總不會真的認為坤宇只能找到同興一個合作方吧?”
欒平欣面不改色,“侯總不辭辛勞千里迢迢來找同興,這份誠意令人動容,總不能讓侯總空手而歸。
恰好我這裡有一份名錄,青寧隆山兩地做技術厲害一點的企業都在這裡,侯總願意做參考就多看一眼.”
侯歡卻看也不看,連忙道:“欒總,不是我不願繼續,實在是你那樣的提法在集團根本過不了。
我在坤宇十幾年,外包就是外包,沒有任何合作能打破這套機制.”
“十幾年前做冷鏈的人,誰會多看西部一眼呢?現在著急忙慌去趕大市場,往外看眼界開了,自己卻還綁在從前。
不能打破那就不要打破,同興只需知道成與不成,沒必要去了解做到還是做不到.”
這樣的話在侯歡聽來十分刺耳,相比和胡殊同談,這眼前人的清冷利落讓很多話無從開口,事情變得更難向前推進。
技術上沒有切磋的空間,價值方面也被她攥得很緊,更重要的是,這恐怕是唯一一個能代胡殊同做決定的人。
如果和欒平欣的談話無以為繼,便沒有必要再和胡殊同談了,相比之下,年前是給對方出了一道選擇題,而眼下對方提著一瓶塗改液抹得不剩分毫,轉而填了一個同意與否都是它的空。
在欒平欣看來,能否合作絕無第二條路可走,從前的選項不值一提,一體化之類的東西都在其次,她考慮的是同興收入的最大化。
從前來想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一定會有個闊朗局面,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