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殊同對方案的反應,讓郭鴻遠第一次對自己的成果如此謹慎看待,接下來的時間,他給團隊派發了新的任務,在人們前往洪山港做實地調研的時候,郭鴻遠卻留了下來。

來同興之前,郭鴻遠對冷鏈物流的概念尚且停留在漁港的外運物流區,那是幾十家企業合作運營的大型物流園,對這個深植水產品類海洋技術的人來說,似已是冷鏈園區的天花板。

然而看過幾日同興之後,郭鴻遠對小叔的話越發有了深入的認識,同興的園區運作令人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這背後打造多年的產銷大體系。

不誇張地說,任何市場有需求的冷鏈產品,借同興之手都能更好保障品質、精準到達市場終端。

而說起技術,也實讓郭鴻遠汗顏,在同興的庫區很少看到人聲鼎沸的場景,叉車直接入庫,掃描精準提貨,儲運環節人為的干預非常之少。

在加工車間,一整套先進的流水線在現代化溫控技術下,每日的初加工半加工產品出貨量頗為驚人。

也是在近期,達業總部與同興企業研發中心達成了深度合作共識,藉助同興現場進行技術試驗,共同開發有源電子標籤在加工過程中的應用。

達業的出現,讓郭鴻遠深為震動,因為在海洋牧場的很多技術領域,達業是一個多次被人提到的名字。

這段時間胡殊同也在思考海洋牧場的事,透過大林漁業獲得了不少一手資料,而且對這個大領域近年來的發展也做了深入梳理,愈加覺得前景不可估量。

不過這件事在他心裡一直有一個宗旨,就像菜商承包了大量菜地之後,從前的菜農該怎麼辦?

在他看來,如果能解決這個大命題,整個方案才能紮紮實實踩在地上。

海洋牧場意味著企業的介入,也意味著之前從事傳統捕撈和近岸養殖的漁民,面臨轉產轉業的境況。

不得不說,從郭鴻遠的身上,胡殊同看到了幾分當年的自己。

都是研究生畢業,都看準了一個極具前景的創業領域,自身毫無底蘊可言,極為渴望獲得更多扶持,同時也要和很多對手搶分一個比例。

所以這一定不能是大企業“下蛋”的思路,而是創業者如何把落地孵化做好。

從前的經驗告訴胡殊同,只有把漁農菜農果農的實際收益考慮進來,才能得到有關部門更多的關注,套用當下一句非常高頻的詞,叫做“做產業的思路”。

胡殊同的辦公室裡,只他與郭鴻遠二人,此時郭鴻遠的神色有些複雜,目無定處閃閃躲躲,動作也顯得有些拘謹。

胡殊同把電腦放在茶几上,與郭鴻遠並排坐在長條沙發上,“這個方案我來說說我的想法,你參考著來看。

首先洪山港南北的開發環境不同,在之前的方案裡我只看到一個籠統的港,二者的細分我稍後再說,我們先來說說這個方案的大框架.”

“這樣的方案沒有必要做鋪墊,海洋問題這些盡人皆知的東西一個字都沒必要提,你的框架當是企業、科研、合作社、漁戶這四個層面.”

“那冷鏈物流呢?”

“物流含在企業的資質裡,屬於產銷渠道的板塊,在這個階段並非核心架構,整個方案最先要弄清楚的是海域的分配問題。

即是說,企業牽頭和漁農共同創辦合作社,將各戶分散的海域集中到合作社層面。

海面的使用權仍然歸屬各戶漁農,海域中層和底部的使用權歸合作社共有。

接下來企業領辦統一規劃經營,在海洋牧場的帶動下形成立體養殖系統,細分收益,讓各方都參與進來.”

此一聽,郭鴻遠只覺得從前的方案一個字都拎不出來,二者完全不是一個維度,胡殊同所講的,不是怎麼建海洋牧場,而是如何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