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之後沒多久,胡殊同便把精力放在漁博會上。

對他來說,此去漁博會遠不是參觀獵奇那麼簡單,漁博會有一項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促進合作,也可以說這是生產方、流通方、銷售方更高層面的一場大磋商。

這些天,胡殊同把相關資料整理得七七八八,這場漁博會的輪廓逐漸清晰了。

從平面圖上的展位規模就能看出,有三大企業方互為犄角排列,在前期的造勢中,被稱為“漁博會三巨頭”。

此三家實力都很強勁,但運營方向各有不同,一家名叫盛諾水產,更像是國際範圍內的水產整合商,為來自東亞、東南亞、歐美的水產品做上游渠道;一家就是大名鼎鼎的盤湖遠洋,屬中外合資的性質。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從技術水平還是渠道要求上來說,相比近海養殖捕撈,遠洋漁業的門檻都要高出不少,更容易確立競爭差異。

從事的往往都是大企業,自主研發機械化程度更高的漁船以及聲納雷達等輔助裝置,遠洋跋涉,到中西太平洋等簽有經濟捕魚協議的他國海域捕撈。

這第三家名叫鯤海漁業,是一家民族企業,它的經營思路很奇特,既從事遠洋捕撈也做陸基養殖,避開競爭壓力最大的近海生意又兼顧海陸全渠道。

所謂陸基養殖,就是依靠池塘、水庫等進行水產養殖。

不過鯤海漁業的陸基養殖恐怕會重新整理很多人的概念,它選擇的都是百億立方米、水深七八十米的超級水庫,養殖的正是05年市場災難後迎來強勢反彈的三文魚。

而它的遠洋作業,集中在“深海極品、魚中之王”的金槍魚捕撈。

這兩種魚,就是鯤海漁業打市場的兩張王牌。

這三大企業方,都是同興不曾合作過的量級,像一直延續的盤湖外運工作,實際上是企業與市裡的合作,企業的職能集中在運輸,其他方面的話語權非常有限。

在胡殊同的思量中,一直在構劃一張屬於同興的水產網,相比其他的農產品,做水產冷鏈需要的技術含量更高,同時也意味著更大的盈利空間。

而水產的盈利層級很鮮明,不誇張地說,一車皮皮蝦的生意,不及一條金槍魚。

同時,如果能得到遠洋的貨源,意味著同興的水產業務遍及近海捕撈、耕海養殖和遠洋漁業,無論量還是品種,同興在各地的海鮮市場面前將有更足的底氣,僅憑一個客戶可以做到全品類不間斷供應,這在終端市場面前極具競爭力。

當然即便有天大胃口的冷鏈服務商,也不敢想同時代理三家的事,退一步講,能做其中一家的一級商已經殊為難得了。

要知道,這一場漁博會充斥著雙方選擇、雙方競爭,是各大企業方謀求新的流通方,也是眾多流通方在尋新的貨源供應。

且不說那些“省級冷鏈示範園”“重點物流企業”,僅是胡殊同熟悉的就有多家在列。

南郊在三年前正式更名明赫冷鏈,依靠不斷注入的資金和近水樓臺的明大人才,技術升級、渠道優越,早已不可同語。

中隆歐冷,是流通領域比南郊實力更強的存在,溫控倉儲、幹線運輸和城市配送以外,以全球採購與分銷為使命,隨著近年來的巨量融資,非風生水起足以形容。

這樣的競爭格局,同興前所未遇,這和武關產業園完全不同,那是依託在市裡做配合,運營思路、產業想法是角逐利器。

而今,思路想法無有空間,真刀真槍比流通實力、看企業通達,況且在盤湖遇見的對手,也遠非武關可比。

胡殊同早就意識到,撒網式的考量三家是中隆歐冷那般企業的思維,於同興而言,細緻研究一家、做好一家方案,才有脫穎之機。

這三家中,他毫不猶豫把主攻方向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