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大軍來中亞已有半年的時間,鵬程建設已在兩個國家建起工程基地,一在西北一在東南,幾乎可以輻射整個中亞地區。

第二亞歐大陸橋橫貫中亞,在中亞的鐵路建設中,向第二亞歐大陸橋並軌佔據很大的工作,即是說把各個地區的鐵路延伸到這條萬餘公里的國際幹道上,把重要的站點變為樞紐,才能實現更通達的國際貨運。

鵬程西北方的基地離塔圖城不遠,胡殊同與姜志鵬一前一後來到這裡。

三人之事,胡殊同的難度無疑最高,餘大軍的背後有強大的鵬程集團,承包資質一擺便可以省去很多事情,無非是方式方法的問題。

相比同興,江寧工貿顯得更加“齊整”,它圍繞實體運作,國外的木材原料、市場空間、產品價格這些都可以測算出來,申報絲路基金進行融資非常有優勢。

反觀同興,看不見的東西更多,面對幾十萬畝的農墾還有運輸等各個方面的運作,此時浮於紙上的實在太多。

他的不確定性,沒有公式可以套。

餘大軍對這裡的情況有非常全面的掌握,工程基地放有整個中亞鐵道線路的模擬沙盤。

同興情況的複雜之處,餘大軍和姜志鵬都有所瞭解,歸根結底,種子技術、種植技術這些都是靜態的東西,同興要怎麼從這裡走出去才是最大的衡量,也是市場最關心的地方。

有關冷庫的問題,是餘大軍早些年間的專供術業,“殊同,廠區不能建在那個庫西鎮,以那裡的交通環境,只會收上來易走出去難。

塔圖城北二十公里有公路動脈,應該把所有的萬噸庫集中在那裡,根據最新的訊息,勒塔線已經開始計劃,同興的種植基地是可以實現公鐵聯運的.”

“勒塔線?”

“沒錯,從勒山保稅區連通塔圖城,再一路向西匯入第二亞歐大陸橋直至西歐,同興的廠區可以精確到塔圖城北二十二公里的費爾幹,這裡與勒塔線只有三公里的距離.”

霎時間,胡殊同心念電閃,為何不把廠區直接臨近鐵路,反而預留出三公里的距離?此間有著餘大軍更深的考量,這便是企業的鐵路專用線。

鐵路專用線,是企業自建鐵路與鐵軌幹道對接的岔線,國內累計總長超過兩千公里,也是世界各地都在倡導的多式聯運體系,它可以保障企業大宗貨物更快捷的運輸。

在國記憶體在建不起、太難接的問題,但在中亞各種成本都很低、路網空間極大的情況下,事情便沒有那麼複雜。

“鐵路開到企業門口”,購置鐵路集裝箱裝滿貨等動力,車來便走。

餘大軍所言的三公里,是緩衝區也是排程區,由此一來,同興就可以搭上真正的“鋼鐵駝隊”!

這鋼鐵駝隊,不是別的,正是中歐班列。

一旦鐵路大動脈與種植基地產生聯絡,從前遮在眼前的迷霧便一點點消散了,人們都看到了——樓蘭號。

樓蘭號的始發是中國西北最大的國際樞紐港,途經勒山山口,當事情落在同興時,意味著胡殊同對農產品的規劃,出現了鮮明的兩條路。

對於需要深加工的農產品,到勒山保稅區即止,對可以直接進入市場的農產品,直驅國際樞紐港做二次分配。

更重要的是,樓蘭號的班列在逐年增加且幅度巨大,未來,每年行駛千列、做亞歐大陸的公交化執行、穩定國際供應鏈是開放新高地的新使命。

而且樓蘭號也在走市場化路線,考察市場、尋求貨源、考慮去程與回程,同興園區與其接軌,是多方利好的事。

在中歐班列的整個國內路網規劃中,青寧、明江都將擁有自己的班列號,青寧的電腦、傢俱家電、機械裝置,明江的太陽能光伏、服裝、燈具,都將透過這條動脈開往國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