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時間裡,胡殊同陪著姜志鵬跑起來江寧工貿的事,江寧工貿的主攻方向在另一個國家,因為那裡有更多的森林資源。
姜志鵬手裡攥著的也是一個大攤子,計劃買下每年十萬平、共二十年的森林採伐權,同時著手準備水泥廠,再與建在境外的鋼鐵企業簽訂供貨協議,這便有了興建冷庫的框架材料。
由此一來,江寧工貿冷鏈裝置的技術優勢便有了用武之地,在整個中亞大市場,確立冷庫園區一體化建設,競爭環境遠比國內輕鬆。
而且江寧工貿的這一套,做足技術優勢、絲路沿線開發、競逐境外市場,幾乎可以看做申報絲路基金的模板。
但姜志鵬紙上工夫有些差勁,胡殊同這個多年的老行家並肩而來,豈有不好好利用的道理。
寒冬時節,有的地方冰天雪地,道路時有不暢,這一轉便快花了小一個月的時間。
久日不見胡殊同,這讓阿里越發嘀咕起來,每打電話問詢,胡殊同都在千里之外的他國奔走,再細的事情不好多問,阿里覺得這位同興的話事人一定是在“擇優”。
馬上就是中國的春節了,由孔子學院牽頭,塔圖城舉辦起熱鬧的慶祝活動,有中文詩朗誦、書法比賽、窗花剪紙才藝展示等。
藉著這個機會,阿里邀請胡殊同,終於又在塔圖城見了面。
這段時間,阿里與合作發展基金會取得了聯絡,並把同興資質方面的內容翻譯之後提交上去。
中亞的很多基金會都沒有穩定的收入,財力非常有限,其主要功能多是作為一個促進的平臺。
同興的資料得到合作發展基金會的重視,這是中國冷鏈倉儲物流的一線企業,冷鏈加工、行業技術等方面都在業界前列,非常歡迎這樣的企業在國內投資建廠。
指望這個基金會出錢合作共建是不現實的,但它可以為合作企業整合國內土地,並依據對方資質申請到可觀的優惠政策。
在中亞建廠,租地的投入素來不是大頭,後續固定的廠區建設、流動的農機裝備和用人的各類開銷才是花錢的重頭。
阿里心有急切,不藏不掖向胡殊同報了土地租價。
換算為人民幣,一畝每年將近八十元,意味著庫西鎮那片三十多萬畝的土地,同興每年要交兩千多萬的租金。
國內包地的租金,一畝低則三四百、高有一兩千,阿里的報價在國內是絕對看不到的。
但胡殊同對國外行情是做了功課,一畝八十著實不低,且不說有四五十一畝的,甚至還有免租金的情況,他認為還有不小的商討空間。
價格如此之低,看的都是前景,中國企業在此建一座大廠,意味著少則千人、多則上萬人的就業,就業就會產生稅收。
隨之而來的還有各類先進技術,無不利於這個國家的發展。
同興在這裡,第一要農墾,三十多萬畝地的春種秋收,需要僱傭大量的人。
第二要加工,廠區的毛油初煉、保稅區的精煉,也需要大量人手。
第三,公鐵聯運需要搬運裝卸,也是用工的大頭。
此三重疊加,同興的帶動是非常可觀的。
而且同興在做的,不是電子元件的流水、不是鞋包的工藝打磨,而是關乎國計民生的農產品,種子技術、種植技術、裝備改進一旦播開,對這些農業大國來說增益是根本的。
胡殊同沉思了一陣,“阿里,我對這個價格沒有太多話可說,見過更高的也見過更低的,位置、土壤差異都是因素。
不過,如果同興能在塔圖城建一個農業技術示範園,規模和技術手段在中國也十分可觀,租金上還可有商量的空間?”
“可以的可以的.”
阿里連連點頭,他明白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