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方楠每天往返於海島和城市,把具有代表性的島嶼看做一個單元,第一手的資料儘可能快速交到胡殊同手裡。

針對一些問題二人也會聊上許久,胡殊同但有疑問,方楠都會事無鉅細說上很多。

胡殊同一邊做著方案,也時常與方楠到島上走一走,和從前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體驗。

身臨其境時,也讓人更直觀察覺到方楠的冷鏈思維,遇見胡殊同之後,從前不敢說或是說了也無用的話都表露了出來。

漸漸地,一份關於海島漁事的振興方案,在胡殊同眼前有了全貌。

紅杉港的民生功能,被他發揮得淋漓盡致。

供給側改革下,三無捕撈船的大面積停運成為必然,漁民轉業將成為棘手的問題,在這份方案中,紅杉港優先為無業漁民提供就業崗位。

胡殊同又提出來漁民與漁業公司的矛盾,特色水產品牌與集中水產入市,是兩條可以並行的路。

紅杉港開闢專門的“漁民加工區”“漁民倉儲區”,對自有銷路的漁村緩解儲藏壓力、釋放產能。

而這份方案的重頭,是水產的品牌化。

紅杉港設立“品牌管理區”,對外接洽品牌包裝公司,對內實現品牌一體化運作。

透過這段時間的調研,胡殊同著手的水產品牌共有七個,這一塊是增收的大頭,在原有的基礎上深化品牌效應,透過精細的冷鏈運作開啟市場。

在漁業公司的層面,紅杉港為海貨確立專屬渠道,相比當下,將損耗率降低7個百分點,並由此將貨物推向更遠的市場,透過同興的排程穩定價格。

這些並非籠統的說辭,廣闊的銷售渠道被胡殊同一一描繪,一如當年武關產業園的展望,彰顯著隆臺水產的終端大局面。

至此,胡殊同的大邏輯形成閉環,紅杉港一旦啟動所帶來的影響是多面的。

至於同興自身業務的運營,方案中不多贅述。

此事若成才有海絲漁道的闊達,那是下一步的事了。

這段時間與方楠的相處,讓胡殊同印象深刻,雖說專業水準有待提高,但做事思維已在路上,而且勤懇踏實。

換做常人,集中呈現給胡殊同一份報告無疑更有記憶點,等回到學院,一份整合性的東西也是學業中無比亮眼的履歷。

但方楠卻涓流一般一有收穫就發給胡殊同,生怕誤了胡殊同的大方案,經過胡殊同的歸納整理、刪刪減減,自己在此到底出了多少力,越發看得模糊了。

不知不覺,從前那種鮮明的距離感也消失了。

胡殊同住在島上的時候,方楠把他安頓在石房子旅舍,晚上有一鍋極為鮮美的燉魚,配上半斤白酒,海風吹過石牆、遠望海上漁火,實是一種難得的享受,讓人鬆弛下來。

很多事情,現在的方楠還察覺不到。

最後過了一遍方案,胡殊同再無猶疑,立時聯絡了雷小溪,請他幫忙與隆臺發改委取得聯絡,針對紅杉灣四號地的開發,企業方希望進行當面提報。

第二天胡殊同便得到雷小溪的回覆,事情定在三天後的下午。

就在胡殊同為提報做準備的時候,接到了一個有些意外的電話,鵬程建設的一把手鬱紫妍,此時此刻正在隆臺。

棧橋的盡頭,立著一個優雅的女人,酒紅色的長衫、黑色的長靴,戴著一頂盤著細紗的帽子。

“鬱總,好久不見了.”

“胡總,我也正想說呢.”

鬱紫妍微微一笑,“你這同興的手可是越來越長了,人生地不熟跑到隆臺來.”

胡殊同笑了笑,“現在這行情,不得不往遠了看呀.”

鬱紫妍點頭之際道明來意,“胡總,實不相瞞,我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