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亨利的耳目。
待宴席散去,母子得以獨處,理查向埃莉諾透露了來此的真實原因:
“我已答應父親,帶領一支十字軍,代表英格蘭和法蘭西前往聖地為主而戰。等我出海之時,母親,您將得自由。”
聽著理查的表述,埃莉諾沉默了許久,最後輕輕說道:“你妥協了。”
“是的,我妥協了。”
“可你一走,他便會收回你的封地。無論你在聖地建下多大的功勳,歸來之時,恐怕王位早已落在他人手裡了。”
“那也不過是把王位給約翰罷了,”理查淡淡一笑,他對王位並無執念。
儘管埃莉諾和亨利二世共有五子三女,但年幼的威廉夭折,小亨利雖被加冕為共治君主卻因病早逝,傑弗裡也在比武中身亡。
如今埃莉諾只剩下理查和約翰兩個兒子。
不同於常見的王室,埃莉諾的孩子們雖有衝突,卻不乏兄弟之情。
在歷史中,理查東征後,即使約翰篡位,理查也終究選擇了寬恕,並立約翰為自己繼承人。
當年小亨利決定與父親對抗之時,無論是理查還是傑弗裡,都義無反顧支援他。
他們三兄弟在法蘭西宮廷,宣誓成為法王路易七世的封臣,並誓言絕不獨自向亨利二世議和。
“而今,法王菲利普,看起來不願再糾纏下去了,或許他覺得,我也不過是個麻煩罷了。”理查緩緩說道。
正是因為有法王菲利普的支援,理查和小亨利才得以與亨利二世長久抗衡,如今隨著法王菲利普二世意欲與亨利和解,理查便成了多餘的存在。
埃莉諾輕嘆一聲:“我無法許諾你王位,但只盼你平安歸來。若約翰被加冕為王,阿基坦與阿斯科涅無論如何也必須歸你所有。”
在埃莉諾心中,理查和約翰是同樣珍愛的孩子。
她只希望二人之間的紛爭不會以兄弟相殘收場。
理查甘願前往聖地換取母親的自由,哪怕是埃莉諾也無法拒絕這樣的真心。畢竟,這方寸之地,她已久未離開。
“我愛你,母親。”理查輕聲說。
“我也愛你,孩子。”
聖地的一隻蝴蝶、輕輕煽動了一下翅膀,因為蓋里斯早早督促巴利安他們,向歐洲派出求援使團的緣故。
那些來自耶路撒冷的貴族,手持大量耶路撒冷被烈火焚燒的畫像,周遊在歐洲。
向歐洲的基督徒們宣講聖地的慘狀。
因而這一次的第三次十字軍,卻是要比歷史上組織的要早了一年多。
與此同時,巴巴羅薩也在集結自己的軍團。
腓特烈·巴巴羅薩,中世紀最“偉大”的帝王,他以羅馬數千人的鮮血,替自己“帝國”帶來了“神聖”二字。
在腓特烈·巴巴羅薩之前,嚴格來說並不存在神聖羅馬帝國概念。
按照這群日耳曼人的自稱,那就是“羅馬帝國”。
對外人而言,這就是德意志人的“羅馬帝國”。
在巴巴羅薩的統治下帝國的國力達到了巔峰,也是歐洲最強的國家而無之一,但力量封頂的意思,其實也意味著下坡路的開始。
當巴巴羅薩在義大利北部戰敗後返回德意志時,他已經是一個滿懷沮喪、飽經挫折的老人了。
德意志的諸侯們不但未屈從於王室的權威,反而愈加穩固地掌控了德意志的財富和權力,之前在義大利數次戰爭中積累的勝利果實,也因接連的失敗而損耗殆盡。
戰敗一再襲來……甚至遠在提爾的康拉德也曾打敗並俘虜過巴巴羅薩的部隊。
權力、財富、榮耀……這些東西曾是他的追求,眼下已然盡在掌握,而他所無法達成的,上帝似乎也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