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欲交換
“文長,找我何事?,莫非議和之事有變。”
一走進軍帳,伊籍就看見臉色不好的魏延,隨即好奇的問道。
“議和哪有一天就能完成的,第一次見面談不攏很正常,我擔心的是被曹軍圍困在襄陽的雲長,倘若他出了什麼事,我該如何向大王交代。”
身為東進計劃的總負責人,雖然誘餌任務是關羽主動請纓的,可一旦出事了他也難辭其咎,會為本來酣暢淋漓的勝利蒙上一層陰影。
“文長你就放心吧,關將軍選擇困守襄陽肯定是有所依仗的,而且襄陽城高池深,堅固程度遠超當年的江陵,堅持一年不在話下。”
伊籍也只能撿點好的說,畢竟糧草問題是繞不過去的坎,就算關羽有萬夫不當之勇也沒用,幾頓不吃飯同樣成軟腳蝦。
“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從諸葛瑾目前的態度看,東吳是不會放棄江夏、豫章二郡的,而我們也不可能在局勢大好時主動退讓,這是我們雙方眼下不可調和的矛盾。
若想透過談判來解決問題,恐怕要等到曹操病亡的那一天,屆時沒了曹魏的牽制,東吳無論如何也擋不住我們,但在襄陽的雲長恐怕堅守不到那一天的。
所以,我們必須做點什麼,來打破眼下的僵局。”
魏延不知道曹操哪天死,萬一再活個一年半載的,那關羽肯定十死無生。
“言之有理,但我們該從哪裡下手呢,莫非真要強攻南昌,或者夷陵不成。”
這是伊籍所能想到的辦法,只要在南昌或者夷陵取得突破,東吳所仰仗的談判資本將化為烏有,屆時不管是拿下江夏,還是解救襄陽都能輕鬆完成。
“不妥”
魏延否定了伊籍的想法,夷陵有地利,南昌有堅城,不死個五六萬人根本拿不下,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出此下策的,於是他將目光轉向了曹操。
“機伯,你遣一能言善辯之士前往雒陽面見曹操或者曹丕,並告訴他們,我們可以把夏侯惇、于禁等一干曹魏將校,以及重鎮襄陽歸還給他們,但條件是放關羽及其城內的漢軍離去。”
魏延覺得相比於交換馬超,還是在襄陽的關羽更重要一些,反正曹操也不會拿馬超怎麼樣,就在曹營多呆一會兒唄。
“曹操他們會同意麼?”
伊籍有點懷疑,為君者是不會被感情左右的,更何況是殺伐果斷的曹操,另外襄陽什麼時候成我們的了。
“曹操會的,自己的身體如何他自己應該很清楚,曹操也知道自己一旦死了,那些被他壓制,攝於他的威勢而不敢妄動計程車族,會將曹魏上下權利分割得一乾二淨。
而且曹丕此人秉持輕寒門,重士族的政治主張,無疑會更加的加快這一過程,這就註定了士族會在曹魏集團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實力也會極速膨脹,從而變成了臣強君弱的局面。
若曹操不想南征北戰幾十年打下的基業被他人奪了去,那就必須大肆啟用宗室力量,來遏制愈發不受控制計程車族。
可宗室將領大都還年輕,肯定玩不過那些士族老狐狸,所以像夏侯惇這種見過大風大浪的老將,在一定程度上會為他們遮風擋雨,給足他們成長的時間,不然僅憑他們自己,很有可能死在殺人不見血的朝堂之上。”
對從靈帝時期就活躍在東漢政壇的曹操而言,士族之害他看得很透徹,所以從崛起到現在他一直施行抑豪強、重寒門的政治主張,這一點兗州、冀州士族深有感觸。
不過隨著劉備的崛起,迫於外部與日俱增的壓力,他只得將口子逐漸的放開,像陳群、司馬懿、崔琰等人,開始逐漸在曹魏內部掌握大權。
不過隨著曹操多次對外作戰的失利,讓曹魏宗室在短短几年間損失慘重,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