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魏王

既然回都回來了,魏延也不好在家中多待,開始回到州牧府履職處理積攢下來的政務。

不過和以前不同的是,現在的魏延不管工作到多晚,他都會不辭辛勞的回到城東的家中,而不是在州牧府將就一晚。

也不為了什麼,單單為了完成泰山大人的指標而已,和甄宓有關係麼,完全沒關係啊。

╰(*′︶`*)╯

……

三月初一

劉備同意頒佈招賢令,此令面向整個大漢,劉備在招賢令中明確表示,只要自認為有才能者就可到就近的府衙中自薦,經過府衙初步篩選後,可入成都統一考核分配。

為了吸引人才,劉備將蜀郡太守、長沙太守、益州刺史、荊州刺史等官位擺在明面上,劉備要向天下人傳遞一個訊號,只要投靠我劉備,高官厚祿任你取之。

不過此招賢令和以往的有所區別,除了招募治理地方計程車子,征戰沙場的武將外,對各類工匠、經義大家、夫子等其他職業同樣發出邀請。

特別是工匠,一不問出身,二不問來路,只要有一技之長均可向府衙自薦,只要能透過驗證均可前往成都考核,一旦考核透過了,能立刻授予官職光宗耀祖。

很明顯,把工匠的地位提升到這種高度,是魏延、法正二人在背後推動,不過劉備也並無異議,畢竟有堆肥廠、軍械所、造紙坊、石灰廠的珠玉在前,工匠能帶來的收益他心知肚明。

既然大規模徵招工匠,那對工匠的管理工作必須正軌化,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復興漢室的大業添磚加瓦,於是劉備便啟用了匠作監,並以魏延為匠作監監事,宋星為匠作監右監丞,負責匠作坊;蒲元為匠作監左監丞,負責軍械所。

匠作坊除了冶煉鋼鐵外,主要負責非軍事器械的打造與研發,比如曲轅犁等農用工具,水車等水利設施,鐵鍋等日常所需,因此匠作坊的工匠多為石匠、木匠、裁縫等傾向於生活類的。

軍械所,主要負責軍事器械的打造與研發,例如甲冑、兵戈、強弩、攻城器械等等,因此工匠大多為鐵匠、木匠、皮匠等傾向於軍事類的。

不過軍械所起步較晚,鋼鐵冶煉的技術儲備不足,儘管有大匠蒲元在側也無濟於事,短時間內是無法單獨大規模冶煉鋼鐵的,只能依賴匠作坊供應,不過有魏延從中調配,目前問題不大。

招賢令的效果如何,短時間內無法驗證,不過從成都周邊百姓的反應來看,估計效果還不錯,因為在短短三天的時間內,就有超過五百人來府衙碰運氣,沒辦法,百姓們對做官太執著了。

……

州牧府

魏延揉了揉脹痛腦袋,他突然有點後悔釋出招賢令了,因為這幾天成都周圍所謂的高才、猛將、大匠雲集於府衙,讓魏延一度以為益州藏龍臥虎。

可當自己去接見他們,並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時,這些人瞬間就露餡了,要麼支支吾吾,要麼一問三不知,僅憑那點才學當一縣府小吏、軍中小校就已經是極限了,和他心中所想相差甚遠。

這一刻,魏延懷念起曾經無比討厭的試卷,若有那玩意兒在,不管要哪種人才都能篩選出來,哪像現在一樣,完全是在屎裡掏金。

可惜,雖然造紙技術是突飛猛進,但印刷環節卻進展緩慢,目前活字印刷已處於停滯狀態,工匠們退而求其次,正在使用雕版印刷術印刷《蜀律》,吏治改革不能再拖了。

“來人,去請幼宰先生。”

看著案几上一沓的名單,魏延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打算把這事扔給蜀郡太守董和去處理,他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諾”

不一會兒

一身型修長,面容肅穆,步伐鏗鏘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