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唉聲嘆氣時,魏延已經領“民夫”抵達南鄭,直接進駐搭建好的營寨,然後帶上禮物,以私人身份拜訪張魯。

“小婿魏延,見過外舅”

和想象中不一樣,張魯沒有一點諸侯該有的威嚴,反而慈眉善目的,就像普通的鄰家小老頭。

“不錯,果然如盛傳的那樣,儀表堂堂,一身正氣,看來將琪瑛交給你,倒是個絕佳的選擇”

張魯對魏延非常滿意,先不管核心咋樣,單單從外觀看,就不由得讓人心生好感,面色剛毅,身形挺拔,步法鏗鏘有力,目光炯炯有神,妥妥的大丈夫啊,看來琪瑛有福了。

“外舅謬讚了,如無您垂憐,在下又怎能尋得良緣,如今恐怕仍形單影隻”

這句話倒是真心的,如果沒有張魯同意,他怎能遇到張琪瑛,對了,聽說是楊松的主意,那以後放不放過他呢~。

“文長,你在信中提到,琪瑛最近身體欠佳,茶不思飯不想,不知現在如何了?”

張魯苦澀的說道,張琪瑛為什麼這樣,還不是擔心他們,真是苦了她了。

“回外舅的話,自從在下領兵出征後,琪瑛的身體就好多了,一頓也能吃好幾碗飯了,聽說最近還時常與吳夫人一起去爬山觀景,或者在城外接濟一些百姓”

這可不是他瞎說的,他離開前特地去找了小竹,讓她每個月寫封信,將張琪瑛的近況給他說說。

話說一頓吃幾碗飯,你確定不是小竹她自己?。

小竹:(`′)ゞ

“這孩子,從小就喜歡爬山和吃糖”

張魯聞言老懷大慰,不僅是為張琪瑛痊癒而高興,也為張琪瑛能做回自己,感到由衷的欣慰,他總算是做對了一件事,但心中的愧疚也愈發的深,讓他無所適從。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魏延將之牢牢記住,自家夫人喜愛吃糖,待出征回到成都後,定要多給琪瑛帶點。

言歸正傳

“外舅,在下有一事不明,還請解惑”

“問吧”

“外舅明知曹軍壓境,漢中定不能擋,為何還拒絕我等的相助,要知道曹操此人嗜殺,在鄴城、徐州等地大肆屠戮,那些死去的百姓何其無辜,卻要遭此橫禍。

曹操,人人得而誅之!!”

一說起這些,魏延恨不得手刃曹操,在大漢生活多年,他早就融入這個時代,也被淳樸的百姓們所感染,他們又有何罪,能讓曹操下此毒手!。

“就算外舅有決死之心,也要為百姓們著想,他們不遠萬里,從三輔之地逃難而來,就為了逃脫曹操的魔爪。

而如今外舅不思抵抗,卻聽信小人之言,欲行投降之事,您又有何面顏面,去面對信任你的百姓們呢”

魏延句句不離百姓,張琪瑛曾和他談起過張魯,在她小時候,張魯為救濟百姓東奔西走,甚至不惜顏面的多次向世家借糧,可見在張魯心中,百姓的安危重於自己的顏面。

至於當初借糧的世家,顯而易見,就是在漢中軍、政兩界,擁有極大權力的楊家。

“哎,文長所言,句句在理,但漢中非我一人之漢中,在關乎漢中存亡之事上,楊子衡、閻子茂的意見,我必須採納。

特別是楊子衡,雖說他為人輕浮,喜好錢財,但終究是心向漢中的,更何況漢中能有今天,離不開楊家的鼎立相助”

張魯嘆了口氣,他又何嘗不知道呢,雖然他們兄弟兵權在握,但在民政上,不是你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再加上同楊松的情誼,讓他不得不估計他們的感受。

聽到張魯這麼說,魏延直犯嘀咕,不就是人老,開始念舊,同時耳根子也變軟了麼,楊松到底心向誰,他不信張魯不知道,只不過不願意面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