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朱萸少一人。
江湖人不喜歡重陽節。
因為重陽節是團圓的日子,整日風裡來雨裡去的江湖人,沒那麼多時間與家人團聚,甚至不敢與家人團聚。
尤其重陽節二十四天前,正好是中秋佳節,同樣也是團圓的日子。
能夠二者皆團圓的江湖人,可謂百中無一,大多數人可以選擇一個日子,還有一部分人只能忍痛全部捨棄。
如果只能選擇一個,選擇中秋節的人顯然更多,因此能在重陽佳節與家人團聚的,能有二三成就不錯了。
或許少林便是知道這一點,乾脆就在重陽節舉行武林大會。
一切恩怨,今日了結。
實話實話,與之相關的人,十之八九已然身死,前去參加的江湖人,要麼是助拳的幫手,要麼是看熱鬧的。
反正在李瑾瑜看來,看熱鬧的江湖人顯然更多,就算那些名義上是要去助拳助威的,多半也是看熱鬧之心。
蘇櫻不喜歡這種場面,李瑾瑜讓江玉燕陪她回了金陵。
金陵之地,需要主事人。
虛夜月本想去看熱鬧,但虛若無不知怎麼了,突然要對她進行培訓,把她留在了長安,整日教導各種能力。
由於何君琪擅長鞭法,虛若無便讓何君琪一同留下,傳授鬼王鞭。
半途經過洛陽的時候,柳兒要回去呈遞奏摺,還要去拜望長輩,便乾脆在洛陽歇息,沒有跟著一同去。
李瑾瑜身邊雖鶯鶯燕燕,最終能夠一同去少林的,唯有鐵飛花。
蘇櫻在身邊,需要坐車,如果身邊只有鐵飛花,自然是騎馬趕路。
李瑾瑜的坐騎名為老酒,這點無需細說,鐵飛花的坐騎名為花生,是一匹大宛良駒,身上有花生模樣的斑點。
老酒配花生,當真是天作之合。
這也與兩人的性格有關,大多數人為坐騎命名,喜歡追風、逐電之類的比較威風的名字,兩人卻不喜歡。
命名皆是根據坐騎形貌性格。
一撮白月牙毛的,就叫月牙兒;耳朵火紅的,叫做火耳;喜歡喝酒的自然是老酒;花生斑點的便名為花生。
兵刃亦是如此,本就有名字的神兵利器,自然不會改名,尊重本名,否則玄翦雙刃便會成為小黑小白。
朱停鑄造的鐵簫、長槍,鐵簫被命名為商羽,長槍則是名為長纓。
……
少林弟子千千萬,少林僧人也多有交友廣闊者,還未到達嵩山,便已經遇到數百拿刀帶劍的武林人士。
這些人見到李瑾瑜鐵飛花,有的上前見禮,有的心中暗暗放心。
只因為李瑾瑜並未帶兵,來的僅有兩人,縱然煞星轉世,想必也鬧不出什麼大亂子,不會殺得血流成河。
最好如同武當山上那樣,李瑾瑜動口不動手,別的人動手即可。
否則這位爺一旦上手,不殺個血流成河,怕是肯定不會收手了。
到達少室山下,發現兩湖、江南、川陝、兩廣的武林人士,處於二三流之間的,已然到了三四百人。
能夠被稱為一流的,到的並不算特別多,頂尖的江湖人物,似乎只來了李瑾瑜和鐵飛花,別的一個沒來。
一般來說,來得晚的才是想要找麻煩的,就好比當初去拜壽的空聞。
李瑾瑜來的這麼早,而且並非帶著大批兵丁,知客僧心中稍稍放心,把李瑾瑜鐵飛花迎入會客室奉茶。
迎接李瑾瑜的僧人,身材矮小,容顏瘦削,神色慈和,頗有高僧模樣。
不是別個,正是羅漢堂方正。
卻是當初李瑾瑜評價少林眾僧,對於方正、天正、大悲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