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中原每個朝代的滅亡大多源自於土地兼併,這是所有問題的根源,老百姓吃不上飯了不造反幹啥?但是能將一盤散沙的老百姓凝聚在一起,一起向著“造反”這項有前途的事業奮鬥,還是得有那些腦子靈光的人鼓動牽頭。

底層人民水深火熱的環境是枯黃的草原,而那些有勇有謀的人則是火星,無論草原還是火星,單獨存在都不會如何,而一旦遇到一起,那就會是燎原之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那些“星星之火”都本該在“科舉”制度中脫穎而出,成為國家棟梁中的一員,當然,也可能是國家的又一條蛀蟲,總之都會是國家統治階層的一員。

但可惜,上層晉升渠道堵死了,所以他們只能選擇造反。

你不給我官當,那我就自己來取,造反搞好了,說不定就可以改叫“起義”,到時候不要說當官,說不定我還能當個皇帝!

中原人民的思想永遠是這麼樸實無華,以及膽大包天。

但是這個在東瀛不行,東瀛自古以來就將人與人之間的階級限死了,上層是上層,下層是下層,上下階層可以有溝通,但不能有流通,相互之間不可以有一絲逾越,這是雷池。

所以“科舉”在中原是統治階級收攏人才以及維持國家安定的重要工具,但是在東瀛,想也不要想。

正是因為極端重視以及強調階級,東瀛整出了很多簡直可以說是反人類的東西。

就比如說茶藝吧,茶藝整那麼多步驟,沏出來的茶就一定會更好喝的麼?不一定,因為茶這種東西,說白了是人去遷就茶葉,技藝應該根據茶葉以及泡茶的泉水作出調整,一味追求規範,一味追求儀式感,這在茶藝上本就是捨本逐末的蠢事。

可是!架不住這樣做逼格高啊!

和隨隨便便沏出一壺茶比起來,繁瑣的步驟,恨不能用尺量的規範,沏茶和飲茶時刻意營造出的儀式感,這些都在告訴那些下層人,我們和你們不!一!樣!

越繁瑣的東西,很多時候並不意味著它好,而是說明用它的人,閒!

不是吃飽了撐的還不用工作的人,根本不會去找這樣的不自在,而下層人民,都是吃不飽且累得要死的人,他們難以理解為什麼上層貴族要這樣喝茶,他們只能認為這其中一定著有什麼玄機,而他們不懂這種玄機,那一定是他們的智慧遠遠及不上上層貴族,於是底層人民對於上層貴族越發恭順不敢違逆。

這就是門檻,用來將下層人限制在下層,不得進入上層的門檻,而這樣的門檻,在東瀛數不勝數,以至於很多因為新興產業而異軍突起,擁有大量財富的新貴們都被攔在真正可以決定東瀛走向的決策層外,他們是外人看來的上流社會一員,但又不算真正的上流人士,被真正的上層人壓榨利用,最終走向末路。

東瀛是不允許“下克上”的,這裡的“上”和“下”,真正所指的應該是上層貴族和下層人民。

禮教從來都是統治工具的一種,而且是最好用的一種,將上層貴族和下層人民界限清晰劃分,然後告訴下層人民,不要去碰它,這不是你們可以染指的!

時至今日,在社會主流高喊著“人權”、“自由”、“平等”的現代社會,東瀛的階級制度依舊牢不可破,官僚的孩子是官僚,政客的孩子是政客,上下階層的流通主要靠入贅,這樣的東瀛,北山浩一併不喜歡,但身為北山家的長子嫡孫,很多事情不是說他不喜歡就可以反抗的,棄用東瀛茶藝,而用最隨意最揮灑自如的中原茶道的方式給自己沏茶,這或許就是北山浩一唯一能做出的反抗。

在表現性,溫文爾雅、君子如玉的北山浩一和自己的父親很像,但本質上,北山浩一更接近自己那個無法無天的姑姑。

只可惜,他是北山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