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三公子回府 (第1/3頁)
重生嫡女之侯爺寵上天 依依蘭兮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計侯爺冷眼旁觀,見夫人事事想得周全,心裡反倒不知道該是個什麼滋味。
但是他也不能不承認,夫人如此行事確實當得起“賢惠”二字,先前提緊的心也漸漸的放鬆了下去。
上京裡八卦之風十分盛行,不到兩天工夫,上流社會各家各府幾乎都知道了忠勇侯府計侯爺尋回了流落在外的親生女兒。
眾人你傳我、我傳你,傳得有鼻子有眼的。
尤其是,這女兒據說還是計侯爺與當年最心愛的女子所生,眾人的好奇心不免更強了些,連計侯爺當年為了這個新找回來的大女兒的娘拒婚逃婚、對抗母親的往事都被翻出來好好回味細說了一通,傳得沸沸揚揚,侯府一時成為上京上流社會的談資,誰家不八卦他們府上幾句簡直就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弄得計侯爺和計夫人一時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連太子身邊的計世瀾也不能倖免,被人問了好幾次,終於忍不住回家衝父母大發了一通脾氣,恨不得把計子清這個便宜姐姐揍一頓趕出去。
這些閒話,計夫人當然不敢讓老太太知道,給府裡上下人等下了死命令:誰敢在老太太面前亂嚼舌頭根立刻打死沒商量!可是,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老太太終究是知道了此事,臉色頓時黑沉如鍋底,好幾天都沒給兒子好臉色看,對計子清也越發的反感起來。
當年之事是她的汙點,她甚至比計夫人還要介意。
外頭的風言風語,嘲弄的,取笑的,不屑的,幸災樂禍的,八卦好奇的,同情的,計侯爺都可以置之不理、置若罔聞,但是母親的態度他卻不能忽視,夾在女兒與母親中間兩頭為難,焦心不已。
計老太太不是那等粗俗的,不會一哭二鬧三上吊,不會指桑罵槐跳起來撒潑,但只擺出那淡漠疏離、冷若寒冰的臉色也夠計侯爺喝一壺了。
下人們都會看碟下菜,又有計子茜兄妹在其中挑撥攪合,明裡不怎麼樣,暗裡計子清的日子卻也不好過,而她又不是個肯委屈自己的,見了便宜爹便做出一副楚楚可憐、忍辱負重、欲言又止的模樣,計侯爺見了想不起疑都不行!雖然怎麼問她都不肯說,問急了眼眶就紅了。
可是侯府就那麼大點地方,計侯爺有什麼查不到的?一時查出不由大怒,要狠罰眾人及計子茜兄妹,計夫人好言勸解,反而連帶受了幾句埋怨便也不敢再勸,打算隱忍替他料理,訓斥了兒女,好言安撫計子清,不料老太太又橫插一腳進來,命貼身嬤嬤丫頭打點行李,揚言欲往五臺山禮佛三年躲清靜。
禮佛三年,等於半隻腳踏進了佛門。
拜佛是一回事,入佛門是另一回事,傳出去計侯爺和計夫人的名聲就要毀了。
計侯爺計夫人大驚,苦求不已,不得不退讓一步。
可是轉眼,各方周旋焦頭爛額的計夫人卻又病倒了,歇了好幾天才好,整個侯府愈發亂成一團......眾人無不嘆息計夫人賢惠,多有替她不平。
家事不平,亦多有人同情計侯爺。
一時間,忠勇侯府成了上京最大的談資,甚至比當年還要熱鬧,連甄老爺這種從不說人八卦的也忍不住在上房與夫人笑談了幾句。
這些都是後話,忠勇侯府鬧的風風火火的時候,甄府也添了熱鬧。
回老家避禍的白姨娘帶著三公子甄克守也回到了上京。
原本白姨娘帶信,是要在端午節後方才到達的,但她在老家實在是無趣,且明年兒子就要下場參加科考了,白姨娘恨不得帶著兒子立刻就飛到上京,早到一日自然有早到一日的好處。
於是一路急急趕路,她們母子兩個的馬車已經進了上京城門了,甄府上才得到打頭陣小廝的報信。
甄夫人吃了一驚,隨即眉頭微蹙,向王媽媽等抱怨道:“這白姨娘怎麼仍是這麼個急腳鬼的性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