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 大手筆 (二合一) (第1/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文淵閣值房內的沈憶宸,並不知道會昌伯孫忠等人接受不了損失,做好了倒打一耙甚至是圖窮匕見的準備。
他正在跟戶部尚書金濂,商討著如何利用“糧戰”帶來的鉅額收益,去幫助飽受數月苦難的北方百姓,從饑荒的困境中擺脫出來,並且大幅度提高未來抵禦天災人禍的抗風險能力。
雖然沈憶宸跟金濂之間可以說毫無交情,並且在王振掌權時期還曾一度處於敵對面。
但是明朝前中期陣營之爭跟明朝後期黨爭最大區別,就在於家國危難之際,可以拋棄私人恩怨去匡扶江山社稷。
金濂在財政籌劃上面有著極佳的才能,土木堡之戰後大明國庫空虛,各處又天災戰亂不斷。
還是靠著景泰帝朱祁鈺,緊急把金濂從刑部尚書,轉遷到戶部尚書的位置上,這才緩解瀕臨崩潰的財政危機,把京師守衛戰給打完了。
另外還有一點便在於金濂公私分明,不管對方曾經是否為政敵,或者有過什麼私人恩怨,關鍵時刻都能摒棄前嫌去通力合作。
沈憶宸貴為閣臣,軍國大事上面有著主導權,卻在執行層面需要六部的通力配合,這就是為什麼他會選擇把金濂邀請到自己的值房議事。
“本閣部知道大司徒不喜誇誇其談,那麼就直接步入正題,此次誠邀過來是為了北方賑災濟民之事,以及蒙古瓦刺部異動帶來的潛在戰爭危機.”
沈憶宸與金濂沒什麼好寒暄敘舊的,迎接進入值房之後,便開門見山的說出自己目的。
就如同沈憶宸瞭解金濂一般,這些年下來金濂同樣關注著這顆政治上冉冉升起的新星。
雙方都不是什麼空談之人,沈憶宸這樣單刀直入的爽快,反倒很對金濂的胃口。
“那不知沈中堂有何高見?”
京師“糧戰”鬧的沸沸騰騰,背後雙方勢力角逐金濂自然是知道。
憑心而論金濂不是那種結黨營私之人,擔任刑部尚書期間同樣追求著公正道義。
可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如同于謙那般品德孤高,寧遠得罪同僚四處樹敵,都不願意圓滑妥協。
金濂知道有人囤積居奇哄抬糧價,但知道不代表著能做什麼,為了能屹立在渾濁的官場,很多事情只能視而不見,甚至是縱容姑息。
“善不為官”這四個字,更為直白跟殘酷的翻譯,就是搞政治的人是不講道德的。
天真高尚的人,註定不容於官場!不過讓金濂感到欣慰跟慶幸的是,沈憶宸確實有著治世之能,硬生生靠著從南方運來的米糧,遏制住了漲到天價的北方糧價,避免了一場更大的浩劫發生。
從目前糧價的跌勢來看,沈憶宸即將要成為最終的勝利者,他的下一步謀劃又想著要做什麼呢?“瓦刺部兵馬異動,遭受過去年攻佔京師失敗的損失後,首要目標定然不會是大明九邊。
本閣部判斷,太師也先會吞併韃靼部,完成蒙古諸部事實上的統一.”
“脫脫不花並非雄才大略的君王,並且在草原的威望跟戰績遠遠不如太師也先,這場吞併戰爭從開始就註定了結局,哪怕朝廷下令遼東軍馳援依舊改變不了什麼.”
沈憶宸首先說出來自己的分析,對於瓦刺這種級別的心腹大敵。
單單一個遼東都司左右不了大勢走向,最多就是緊急馳援韃靼部延緩程序,結局依然是太師也先完成蒙古諸部的統一。
除非同等級別的大明,能更為及時的做好準備並且介入站場,才能扭轉乾坤。
只是很可惜,京師守衛戰後大明同樣元氣大傷,再加之朝廷反戰派佔據了絕對主流,此時滿朝文武大臣絕對不會同意,明朝傾國之力再來一次北伐,去與宿敵瓦刺部進行一場國運之戰。
既然韃靼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