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原風起雲湧,四方兵動的時候,關羽帶領益州兵馬自秭歸東進,準備攻打江陵。

漢中失守的訊息,讓關羽大為震動,不僅益州境內一片驚亂,也影響關中局勢。

司馬懿也沒想到孫策竟會用此奇計,策反韓遂拿下漢中,益州和關中失去聯絡,讓關羽成為孤軍。

二人連夜商議,此時再調兵回援為時已晚,程普和周瑜也會領兵反攻,近一年的功勞化為泡影,如今的局勢有進無退。

劉備正攻打洛陽,只要前進一步,便可南北兩路兵馬遙相呼應,形成鉗夾之勢進取荊州。

屆時劉備攻入洛陽,與江陵兩路兵馬合取荊州,再取南陽,則漢中兵馬成為孤軍,不足為慮。

遂命吳懿率成都兵馬往劍閣防守,關羽領兵繼續東進,水陸並進攻取荊州。

司馬懿卻又不同意全軍出動,中原戰事未明,不容樂觀,不可只想進攻,不思退路。

明軍在西陵峽設定鐵索攔截戰船,司馬懿非但沒有破壞,反而繼續加固,令關羽有些不滿。

既然要取荊州,就該全軍出動,一鼓作氣順江而下攻破江陵,司馬懿如此畏畏縮縮,未戰先怯,實在有挫軍威。

不過他也知道司馬懿求穩並無過錯,益州水軍與明軍水軍不可同日而語,水上交鋒毫無勝算,去與不去差別不大。

雖然進攻無力,但在上游防守還有一戰之力,遂命司馬懿加緊趕造戰船,訓練水軍,等攻下夷陵,便順江而下前來支援。

關羽對司馬懿的謹慎不以為意,周瑜、程普不和,正是攻打荊州最佳時機,只要拿下夷陵,明軍水軍又能有何作為?嚴顏等將也都極力求戰,關羽更堅定決心,待先拔頭籌,再與司馬懿合兵一處,共謀荊州。

計議已定,關羽召集眾將議事,商議攻打夷陵。

夷陵扼守江邊要道,一邊是滾滾江水,一邊是懸崖峭壁,要進江陵,必須要先拿下此地。

嚴顏言道:“程普退守夷陵,增兵佈防,又有周瑜領水軍策應,若論陸戰,衝鋒陷陣,有君侯虎威,自然無往不利,但司馬軍師裹足不前,無人牽制周瑜,這該如何是好?”

黃權言道:“程普倚老賣老,當眾違抗周瑜將令,雖經孫策安撫,但二人早已失和。

而周瑜向來性高氣傲,懷恨在心,程普若敗,其未必肯來相救,反倒樂見其成,此乃天賜良機.”

關羽撫須大笑道:“將帥不和,乃軍中大忌,不管他二人如何,且先廝殺一場,看周郎小兒如何行事,某自有道理.”

黃權又道:“夷陵地形險要,程普經營多年,佈下重重防線,現在又增加兵力,若不用計,強攻難逾秭歸,還需用計方可.”

關羽點頭道:“參軍之計與我不謀而合,夷陵固若金湯,既然難以進攻,何妨以進為退?”

司馬懿掌管水軍,關羽便拜黃權為參軍,一同商議軍機,掌管軍情。

黃權笑道:“程普大敗而走,被周瑜訓斥,必為明軍所笑,吾料其心中必然不甘,正欲一雪前恥,君侯若用誘敵之計,先敗程普,則周瑜不足為懼.”

嚴顏點頭讚道:“公衡之計甚妙,若是周瑜守夷陵,勝負難料,那程普倚老逞能,性情剛烈,必會中計.”

關羽撫須笑道:“程普老兒,遇到關某,一世英名必將付諸東流矣!”

黃權又道:“大軍既東進,西陵峽道遠路長,後續錢糧務必及時供應,君侯需嚴令江州及時撥運,不得有誤.”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某豈不知?”

關羽撫須道:“江州有糜芳排程錢糧,其兄弟二人最善籌措錢糧,可保無虞.”

眾將商議已畢,關羽命關平為先鋒,帶兵前往夷陵,嚴顏領兵隨後接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