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翊帶兵追到谷口,見張飛帶兵攔住,大罵劉備喪家之犬。

張飛大怒,出馬與孫翊廝殺,兩人自午時戰到黃昏,八十餘合不分勝負,看看天色不早,只好各自罷兵。

孫翊見劉備溜之大吉,並未再繼續追趕,退回弘農招降各縣,籌備糧草整頓兵馬,等天晴之後配合孫策殺入關中。

劉備敗走弘農之時,孫策已在河東整頓人馬,全面調兵,三路渡河直取關中。

黃河沿岸,張遼、徐晃各領一軍,自皮氏、汾陰秘密過河,孫策則領大軍至風陵渡,準備攻打潼關。

這一日夏侯淵、朱然等從夏陽帶兵趕回,眾將正設宴慶功,忽然洛陽一封密信送來,驚得孫策大叫一聲。

諸葛亮臉色微變,實在想不到後方還有什麼變故,忙問道:“陛下何事震驚?”

孫策拿著書信愣了半晌,又看了一眼淩統,才搖頭失笑道:“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既是天意,便由他去吧!”

眾文武皆一臉茫然,孫策晃著書信大笑道:“河陽公主與馬超一見傾心,竟私訂終身,哈哈哈,有趣,有趣!”

眾人一怔,旋即都大笑起來,諸葛亮抱拳道:“恭喜陛下又收一員虎將.”

孫策也有些啼笑皆非,他本打算把孫尚香許配淩統,也算是安慰老將凌操,沒想到馬超被擒,竟捷足先登。

如今馬騰鎮守西涼,擁兵近十萬,連孫策都覺得要勸降馬超難如登天,甚至沒有嘗試過。

不想竟被孫尚香拿下,簡直是意外之喜!宴罷之後,諸葛亮與孫策商議道:“劉備全軍覆沒,關中空虛,吾料其必會調馬騰進京,如此則漢中無憂,可將馬超之事散佈關中,離間此二人,將來必有大用.”

孫策心神領會,點頭笑道:“馬騰若來,則子龍這支奇兵可斷其後,輕取西涼,關中可定.”

諸葛亮笑道:“馬超、馬岱皆在洛陽,馬騰已老,西涼軍如猛虎失去爪牙,已然不足為懼.”

孫策慨然道:“今中原、江南安樂,關中如囊中之物,三年之內,或能撫定江山.”

諸葛亮仰視夜空,半晌才緩緩道:“西北帝星黯淡,東南紫微大方光明,天道輪迴,大概如此吧?”

數日之後探馬來報,劉備被張飛所救,逃出弘農郡,已回潼關。

孫策正在巡視水軍,聞報嘆道:“劉跑跑果然名不虛傳,重重埋伏依然能全身而退.”

諸葛亮輕搖羽扇,笑道:“劉玄德雖僥倖活命,然三十萬兵馬全軍覆沒,關中空虛,軍心不振,已是強弩之末,大勢已去!”

孫策微微點頭,輕笑道:“趁他病,要他命.”

如今河東、弘農全部拿下,匈奴歸順,京畿穩固,後方已經無需操心。

劉備一場大敗,漢軍士氣低落,人心大亂,是一舉奪取關中的良機,要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價將劉備徹底消滅。

諸葛亮言道:“陛下所言極是,今劉備大敗,漢中又被魏延取下,關羽在益州鞭長莫及,關中空虛,正好分兵擊之,令其首尾不能相顧,則大局可定.”

太史慈也點頭道:“孔明言之有理,今馬超、法正等被擒,劉備帳下已無人可用,臣願為先鋒渡河,與鎮北王合力取潼關.”

孫策遂令太史慈為大將,周泰為先鋒,領水軍攻打風陵渡,又派人向孫翊傳旨,分兵圍攻潼關,接應水軍。

聖旨傳下,明軍各處兵馬調動,聲勢浩大,河東、弘農乃至南陽都在調兵,對關中形成合圍之勢。

訊息傳至潼關,張飛也暗自心驚,明軍的優勢不僅在兵力強盛,尤其攻城器械,更讓人談之色變、巨大的投石車和高大的井闌,還有那硬弩、連弩,連弓箭都壓人一頭,即便有潼關天險,恐怕也難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