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挺好——不僅不是所有皇子都喜歡戰爭,都擅長軍事,也有如朱橚、朱椿、朱柏這般喜歡文事的。

不過三百年確實太久。

後世的歷史上大明國祚都沒三百年呢,如今誰也不知三百年後世界會是何種形勢。

而一百年則太短,若是子孫長壽的,也許他們的孫子還活著,甚至有兒子活著的都不一定。如此一來,藩國互徵,就真成五服之內的親族相互殘殺了。

所以,兩百年的時間限制就剛剛好。

朱元璋坐回了太師椅上,板著臉道:“第三點,初代藩王圈地不得超過三千里···爾等可有異議?”

在是否繼續問諸藩王意見上,老朱明顯猶豫了下,最終還是決定問。

畢竟事情得藩王們配合,若他制定的規則太離譜,藩王們不願接受,或等他賓天后很快就違背,那他不等於白制定了?朱棢看了看下面眾人,見沒其他人出頭詢問,只好硬著頭皮再上。

“父皇,是方圓三千里,還是周圍三千里?”

這話讓怒火降下去少許的老朱再次瞪眼,“還方圓三千里,大明才方圓多少裡?你老三是想一下子在海外圈個大明出來是吧?”

劉寬見朱棢竟問出這麼個問題,也不禁暗笑,覺得朱棢並非無知,而是太貪心了。

所謂方圓多少裡,指的是半徑多少。

據劉寬所知,後世中國也才方圓三千多里而已,而大明如今的領土大小用方圓三千里描繪正合適。

至於周圍三千里,則指的一塊地邊境線的周長。

根據圓周長、圓面積公式算一下就知道,周圍三千里的領土半徑也就五百里不到的樣子,可比方圓三千里的領土小太多了。

朱棢在大本堂回爐重造的一兩年,數算進步不小,稍稍算了算,便不禁嘀咕道:“搞了半天就允許咱們在海外當個百里侯?那咱還不如留在國內享清福呢。”

朱棣反應則有點遲鈍。因為他沒回大本堂重造,這方面計算還不如朱棢快。好在他能大概估算出來,再聽到朱棢的嘀咕,便明白周圍三千里的領地真就只是個百里侯。

他可是想在海外打下一片大大的領土,乃至建立一個將來不弱於大明多少的強大藩國,自是不甘心被領土限制束縛手腳。

於是便也硬著頭皮道:“父皇,海外廣袤,兒臣等若漂洋過海去了,卻只能當個百里侯,屬實讓人提不起興趣。”

便是朱標都因老朱太偏心他這一脈而不好意思了,出聲道:“父皇,周圍三千里的藩國確實小了些,不如改成周圍五千裡,如何?”

朱元璋哼道,“也罷,看在你們大哥的面子上,咱就改一下——海外封藩的初代藩王圈地不得超過周圍五千裡。”

朱棣對周圍五千裡依舊不滿。

那印度所在次大陸可大得很。

他想再爭取一下,卻又礙於朱標的面子不好開口——焦急之間,忽的腦海一亮,想出個絕妙的應對之法。

‘父皇說初代藩王圈地不得超過周圍五千裡,那咱在需要的時候將藩王位子傳給兒子不就行了?’

‘俺做了太上王再去征戰,打下更多國土,總不算違背父皇的要求了吧?’

‘嘿嘿,沒想到俺這般聰明,不愧是後世歷史上的永樂大帝!’

就在朱棣為他的絕妙對策暗暗得意時,卻忽然聽到一個清脆的聲音。

“皇爺爺,孫兒有個疑問。”卻是朱雄英開口了。

朱元璋面對朱雄英時,心情立馬好起來,笑問:“哦,咱大孫有何疑問啊?”

朱雄英看了幾位年長的皇叔一眼,尤其是在朱棢、朱棣、朱楨三人身上停留略久,隨即道:“雄英在想,若是哪位藩王為了圈取更多領土,去了海外便將王位傳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