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廢相、罷中書省之後,這一年多他和朱標需要處理的事務多很多是事實。

朱標每日忙碌於國事他也都看在眼裡。

以前他只會為此事感到欣慰、高興——在他看來,朱標如今接觸的國事越多,就會越熟練,待將來他故去後,朱標皇位就做得越穩,能把大明治理的越好。

他萬萬想不到,還沒等他故去,朱標就會因國事繁多而過勞死!

這簡直是天大的諷刺!又或者是上天對他行廢相之舉的懲罰?

一時間,性格執拗得九頭牛都拉不回來的朱元璋,竟然懷疑他廢相之事做錯了。

但隨即他就記起,劉寬前面並未說他做錯,而是說他白廢了。

那麼···“即便如此,又如何能說咱廢相白廢了?”朱元璋冷硬著臉問,保留著他最後的倔強。

劉寬回憶了下他所知的明史,道:“陛下廢相之後,便感覺一人兼任皇帝、宰相之職,需要處理的事務太多,有些受不住。”

“於是就仿照宋朝制度,設立的大學士之職輔助處理政務,對吧?”

朱元璋聞言疑惑,“咱哪裡曾設什麼大學士?不過,倒是設立了四輔官來協助處理政務。”

說這話的同時,朱元璋便忍不住思考,是不是仿宋制設大學士協助處理政務更妥當。因為四輔官制度依舊讓他覺得國務太過繁重,需更多人輔助處理。

但又不想將大權再分出去···

“何謂四輔官?”劉寬問。

他到底不是專業的歷史學家,對一些古代官職稱呼不懂。

朱標好心解釋道:“四輔官出自周禮古制,即春夏秋冬四官——古周禮中,每官負責在一個季度中輔佐郡王處理朝政。”

“我父皇設立的四輔官又有所不同,非是按季輪換,而是按月。”

劉寬聽了,不禁神色古怪地看向朱元璋。

赫然發現,強力的開國君主就是不一樣,簡直把朝廷制度當做掌中之物,說變就變。

先是一部設好幾個尚書,如今又仿周禮設四輔官——周朝距離現在都有一千多年了吧?那時制度得落後成什麼樣?放在明朝怎麼可能適用?

更別說,老朱還改成一月一輪換。

雖說是輔政官員,不存在朝令夕改之事,但輪換得這麼勤快,在處理政務方面怕是都接不上趟吧?

畢竟從京師向大明邊關傳個詔書,可能都需要一月以上的時間···一時間,劉寬忍不住在心中吐槽起老朱來,也真實感受到了貧苦出身(某些知識積累不夠多)對老朱認知的限制。

不過,他既然沒聽說過“四輔官”制度,只聽聞過大學士,多半說明“四輔官”制度存在時間很短。

想到這裡,他便道:“我在後世,只聽聞陛下為減輕國務操勞,挑選有才能的儒生為大學士用以輔政,如華蓋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等等。”

朱元璋聽了這話,越發覺得該用大學士替代四輔官。

但他還是不解,“此舉如何就使得廢相白廢了?”

劉寬微笑道,“陛下所設之大學士只有顧問之權,因為陛下不僅聰明睿智且治國經驗豐富,對很多國事都能做到乾坤獨斷。”

“然而陛下之後的大明皇帝,如建文、永樂乃至更後面的皇帝,可不是人人都有陛下之能。”

“事實上,除了永樂等兩三個皇帝外,大多數大明皇帝在處理國事方面的才能都未必及得上陛下四分之一。”

“這種情況下,大明皇帝對原本負責顧問的大學士依賴自然越來越重,也就令大學士的權力越來越大。”

“建文帝時,因為他要專心應對戰事,便讓大學士們聚在一起,組成一個助手團隊,專門負責處理前線戰事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