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
我、長歌門、世家大族,還有嶺南苗疆的百姓,全部都得到了利益。
在這麼大的利益面前,那些想要阻攔我的蠅營狗苟之輩,會被滔滔大勢碾成齏粉,再硬的石頭也翻不起浪花!
您認識我這麼久,應該明白我做事的風格,那就是團結大多數人,把所有能變成朋友的人,盡數變為朋友。
靠著無數的朋友,凝聚出無堅不摧的滔滔大勢,一舉蕩平任何強敵!”
李瑾瑜的話康慨激昂,一百三十歲的三和逸士,竟然也生出熱血。
不過這些話聽起來容易,實際操作卻是難上加難,李瑾瑜付出的不僅是自己的多年心血,還有無數人的支援。
武則天朝政方面一路暢通,宋閥上百年的底蘊,狄仁傑梅長蘇虛若無窮盡智慧的佈局,各大商會巨量的金銀。
即便如此,也只有一個框架,接下來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
需要付出的,是無數官員數十年的青春熱血,甚至可能病逝在苗疆。
會受傷,會流血,會受委屈,會遭到針對,會遇到攻訐,其中的艱辛難以用筆墨形容,並且是長久的艱辛。
沒有堅韌不拔的意志,根本不可能完成這項偉業,所以李瑾瑜選擇完成這件事的人,必須是絕世奇才。
這就好似優曇仙花,唯有精心呵護六十年,才能綻放出不朽的花朵。
優曇仙花能夠綻放出兩朵,主持這些事務的也有兩人。
一個是北魏韓氏的後裔,貞元八年考中進士,名為韓愈,表字退之。
(PS:貞元八年是公元792年,韓愈確實是在這一年考中進士,如今的年份是長安三年,也就是703年。)
另一個出身餘姚黃氏,貞元五年考中進士,名為黃宗羲,表字太沖。
兩人並未主動拜入長歌門,而是考中進士之後,被長歌門的諸位長老主動收為弟子,並且沒有任何束縛。
他們可以安心入朝為官,不必回門派參與典禮,除了浩然正氣,別的武功可以不練,綠燈開的簡直喪心病狂。
這也是兩人應得的待遇,因為他們的浩然正氣,是靠著自身積累,自然而然的覺醒,並非是長歌門的教導。
此等天賦,堪比古之聖賢,他們不需要長歌門,而是長歌門需要他們。
長歌門傳承的寶物,比如孔子刻寫春秋時用的那把刻刀,傳給了文筆最優秀的韓愈,湛盧劍則傳給黃宗羲。
兩人在嶺南苗疆頗有成就。
韓愈在潮州“為文逐鱷”。
潮州有一條大河,裡面盤踞著許多吃人的鱷魚,韓愈到了之後,提筆寫了一篇《鱷魚文》,在河邊誦唸。
誦唸完畢後,鱷魚盡數被驅逐。
黃宗羲在苗疆興建學堂,每次講學均有數百人傾聽,周圍數十苗寨,均把他奉為座上賓,以請他講學為榮。
兩人開了個好頭兒,接下來就是穩紮穩打,逐步推進,擴大影響。
聽到李瑾瑜的諸多佈置,還有宏偉的藍圖,三和逸士明白,無論多麼高看李瑾瑜,終歸還是小覷了他。
李瑾瑜的雄心壯志,絕不僅僅是依賴於武力,早就想到了攻心之術。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當心被征服的時候,無論是嶺南還是苗疆,都會成為永久的漢疆。
李瑾瑜認真的說道:“我漢家的每一寸疆土,都是篳路藍縷,靠著汗水和鮮血得來,後人自然要牢牢守住。
無論誰敢在此地攪鬧,都必須付出鮮血的代價,直到流乾每一滴血!”
說到此處,李瑾瑜雙手平攤,與嶺南的山川地脈融為一體,無需催動任何功力,便已經凝聚出滔天的洪流。
三和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