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理。

就算某些人不通情達理,他們的部落首領也會通情達理,否則能戈善武的精銳大軍,會讓他們能歌善舞。

實話實說,我欣賞過苗人少女跳的傳統舞蹈,還沒看過首領跳舞呢!

這或許是我們李家的愛好吧,我總覺得那些首領,跳舞一定很好看!”

三和逸士嘆道:“說到底,能夠支撐一切的,從來都是金戈鐵馬。”

李瑾瑜笑道:“如果沒有強弓勁弩作為支撐,一切的繁華,都不過是沙灘上的堡壘,會被浪濤輕鬆摧毀。

不過兵戈不能解決一切,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我不喜歡動兵戈。

相比於兵戈,我更喜歡文化,只不過在這種地方推行教育,那些老師需要懂些功夫,我只能麻煩長歌門!”

長歌門是江湖門派,同時也是儒家弟子的武道勢力,弟子全部練武,只不過修行的是儒家法門,浩然正氣。

華山派的“養吾劍法”,便是昔年從長歌門交換而來,能夠孕育出精純的浩然正氣,神鬼難侵,誅邪避退。

可惜華山上下,能夠發揮出這門劍術威能的,唯有完成歷練的袁承志。

三和逸士道:“嶺南苗疆,這麼巨大的一片領土,就算把長歌門全部弟子填入進來,恐怕也是不夠的吧?

縱然你是無上大宗師,長歌門也不會為了你的命令,付出全部底蘊,你去長歌門的時候,發生過爭鬥麼?”

李瑾瑜笑道:“發生過爭鬥,打的非常激烈,長歌門各個分堂的堂主好似街頭的潑婦,爭鬥的斯文掃地。”

三和逸士奇道:“怎麼會是這些人互相爭鬥?不是聯合對付你麼?”

李瑾瑜道:“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您覺得在苗疆推崇孔孟會很辛苦,但如果這事成功了呢?

你有沒有想過,對於那些儒家弟子而言,這是多麼大的榮耀?這簡直可以把當代門主,抬入到孔廟的偏殿。

在中原,他是名揚天下的教育家。

在苗疆,他是傳道受業的大聖賢。

千百年後,他本人化為枯骨,卻能留下不朽的碧血丹心,就算是再過三千年五千年,他的名字也會不朽。

這些身後之名不用多說,您覺得做成這件事的人,在朝堂之上,誰敢與他爭禮部尚書的位子?誰能爭得過?

莫說長歌門的長老,就連那些世家大族的族老,也有數人與我聯絡,想要派出部分嫡系,在嶺南之地歷練。

一方面是為我做事,希望能夠混到從龍之功,一方面是身後之名,就算不能享受香火,至少也有縣誌記載。

要官有官,要名有名,官職是禮部尚書,封疆大吏,名聲是大聖大賢,千古不朽,誰能忍得住這種誘惑?

就算爭不到傳道的機會,把自己批註的論語、春秋帶過去,把自己的理念推廣開來,不也是極大的名聲?

別的不說,我娘出身於崔氏,崔氏主動聯絡我,派出一百多門生,並且自費修建村學,我只需要蓋章認證。

這是一塊巨大的肉,我現在把吃肉的機會讓出去,想吃肉的人,會為我解決一切麻煩,我一文錢都不用出。

也不用擔心這些人做大,因為這些世家大族的門生故吏,最期待的是在京城任職,有了政績,就能調回來。

嶺南苗疆這麼大的疆域,絕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至少需要三十年。

換而言之,在這三十年,世家大族的部分力量,會投入到苗疆,朝堂影響會削弱,能更加方便推崇政令。

一些中舉的寒門貴子,他們本就習慣了清苦,也能夠在苗疆歷練。

至於苗疆百姓,他們的後代能夠讀書識字,能入朝為官,誰敢阻攔他們子女的前程,他們就會把人撕成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