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雙樹意為常與無常,南方雙樹意為樂與無樂,西方雙樹意為我與無我,北方雙樹意為淨與無淨。
茂盛榮華之樹意示涅槃本相:常、樂、我、淨;枯萎凋殘之樹顯示世相: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如來佛在這八境界之間入滅,意為非枯非榮,非假非空。
枯榮大師數十年靜參禪法,卻只能修到半枯半榮的境界,無法修到更高一層的“非枯非榮、亦枯亦榮”之境。
禪功不到家,被人一言提及禪功佛理,內心自然多有震顫。
不過轉念一想,自己這又不是什麼大秘密,只要提前探知到情況,細細思索一番,便可得知其中禪理。
鳩摩智炫耀一波佛法,轉頭看到禪房內還有三個年輕人,兩個貴公子,還有一個則是苗疆打扮的女子。
李瑾瑜道:“江寧縣子李瑾瑜,見過吐蕃大輪明王,久聞明王名號,今日得見,果真是名不虛傳。”
何君琪道:“苗疆何君琪,見過吐蕃大輪明王,我沒聽過你的名號,不過你這大和尚確實很像是高僧。”
段譽正要開口,枯榮大師一把拉住了他,傳音道:“看六脈神劍劍譜。”
卻原來,枯榮大師由於修行枯榮禪功,身體已然半枯半榮,一半是正常人類體態,一半卻枯瘦如骷髏。
為了防止嚇到人,枯榮大師一向都是背對著人,此刻這麼一拉,段譽也成了背身,正好遮擋劍法圖錄。
鳩摩智略一思索,道:“原來是公子榜第七的玉絜公子,久仰久仰。”
“虛名而已。”
“不知公子在此所謂何事?”
“此地乃佛門聖地,本不該提及官職爵位,但慕容博乃我大周叛逆,大師執意祭奠於他,卻是有些不妥啊。”
“呵呵,就算是薛仁貴,也不能讓中原的法,管我吐蕃的事務,不知左武衛大將軍王孝傑,最近如何了?”
“王將軍好吃好睡,每餐飯要吃三斤肉,卻不知論欽陵如何了?我大周有幾個人,很是想念哥哥、父親啊!”
鳩摩智所說的薛仁貴、王孝傑,都曾經敗於吐蕃之手,損失慘重。
指揮打仗的,正是吐蕃名臣祿東讚的兒子欽陵,吐蕃語稱宰相為論,因此也被稱為論欽陵。
欽陵出身名門,戰功赫赫,乃是吐蕃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禍事也在於此。
出身如此高貴,戰功如此彪炳,文武雙全,一呼百應,你不死誰死啊?
武則天便是看出這一點,設了離間之計,除去欽陵,欽陵的弟弟贊婆,兒子弓仁,全部都歸降了武周。
鳩摩智以吐蕃曾戰勝唐軍相壓,李瑾瑜則表示你們的戰神已被除去。
“我吐蕃人才濟濟,何須一人。”
“我中原地大物博,明王既是吐蕃國師,不如我請右國師與你論法?”
“江寧縣子,不知中原有何人,能讓你們的法,管到我吐蕃之地?”
“大輪明王,不知吐蕃有何人,能讓你們的法,突破右武衛大軍。”
“這裡是大理,你也要管麼?”
“大理之事我管不著,但慕容博的墳墓在姑蘇,我可就管得著了。”
“姑蘇不是江寧。”
“我乃江南道巡察使,這處地方我還真管得了,明王要不要試試?”
雙方唇槍舌戰,終歸鳩摩智覺得勢單力薄,語氣不免弱了兩分,李瑾瑜也並未強迫,而是想到一樁事情。
聽鳩摩智的語氣,他此行絕非為了祭奠慕容博,對六脈神劍雖有覬覦,卻並沒有原劇情中那麼迫不及待。
莫非……來大理討要六脈神劍,不是他自願來的,而是有人下了命令?
有~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