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皇權天威咄咄逼人,二宗一門只能奉昭入職,在三派的輔佐之下,大唐政通人和,國力日益強大,就連一直被視為漢族宿敵的突厥也與西域其他部落聯手稱臣,遵李世民為“天可汗”,太平盛世重現,史稱“貞觀之治”。

如同手指亦有長短,三派境遇也各不相同。儒門門人透過科舉入仕,為皇帝陛下治理郡縣,恢復民生,各地學習儒家經典的學院,私塾,遍地開花,一時間洛陽紙貴,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之書流傳天下,世人以學士為榮。

釋宗入駐中原之後,廣傳佛法,以祥和之義佈教天下,萬民收心,社會和諧,更是在被賜予“御弟”稱號的聖僧玄奘西渡天竺取得真經之後,引來無數善男信女皈依門下,儼然已成為中原第一門派。

反觀道宗,宗主袁天罡雖貴為護國法師,道宗卻日漸式微,不受皇帝陛下的重視,民間甚至有傳言,明著冊封袁天罡為護國法師,守護內廷,實則是道宗的先天乾坤功,霸道無比,數百年來能習成之人,屈指可數,道宗門內亦有云,先天乾坤功,九九歸宗法,八重以下世無敵,八重以上神鬼辨。即是,共有九層心法的先天乾坤功,在練成八層的時候,天下間已經無人能敵,而八層之後的第九層,乃神鬼之術,功成之後當入陸地神仙之境,但其心性將會大變,是造福人間的神仙還是為禍世間的惡鬼,很難預測。當今聖上懼怕道宗重新出現類似天公將軍張角般人物,袁天罡的先天乾坤功功力已達六層,屬於大天元之位,世間幾無敵手,因此,皇帝陛下將其賜予洛陽明玉宮中,實為囚為質子,以防其作亂。

對於這一切猜測,袁天罡沉默不語,在明玉宮中靜坐修道二十年,儼然一幅世外之人模樣。

然而天道輪迴,好景不長,一生勵精圖治,兢兢業業的唐太宗李世民,卻始終繞不開弒兄逼父篡位的詛咒,晚年備嘗惡果。

先是被冊封為高句麗國主的敏英逝世,其幼子榮留王繼位,世家權臣泉蓋蘇文不滿李世民的朝鮮半島均勢之策,將虯髯客統一的高句麗國重新劃為高麗,新羅,百濟三國,發動政變殺掉了榮留王,另立其弟寶藏王為王,並自立為大統帥大莫離支,脫離大唐自立,重新統一朝鮮半島,儒門為踐行與虯髯客之約定,強硬要求皇帝陛下出兵,李世民思考再三,御駕親征,卻兵敗安市城下,國力受損,而泉蓋蘇文為報復大唐,派薩滿教使者暗入長安,伺機報復,偶然間得知,李世民最為寵愛的高陽公主,沉迷白馬寺主持辯機大師,追求無果,相思成災,遂私下將薩滿教天女降魔舞中的移魂大法相授,希望以此敗壞皇家名節,離間大唐和儒門,釋宗的緊密關係。

隨後事情的發展,遠遠超出泉蓋蘇文預計,原本以為釋宗達摩院首座羅漢,不動明王咒以近小天元之位的高僧辯機的不動心禪功,百毒不侵,女色不近,所行只能羞辱高陽公主,但辯機他居然降伏在移魂大法之下,終日與高陽公主私通,盡享魚水之歡,事情敗露之後,辯機自盡,朝野譁然,紛紛指責李世民家教不嚴,對兒女缺乏管束,性格剛強的李世民被這些無端的指責激怒,下令約束釋宗,並親自頒佈《佛遺教經》,以皇帝的律法施加於釋宗的戒律之上,引起釋宗信徒的激烈反對。

為掩蓋醜聞,李世民下旨將高陽公主下嫁給尚書左僕射房玄齡的二兒子房遺愛,房氏一族乃山東世家門閥,功蓋北周,隋,唐三朝,房遺愛則飽學儒門經典,將此賜婚視為奇恥大辱,遂與魏王李泰結盟,陰謀篡位。

魏王黨將矛頭直指李世民親立太子,長孫皇后所生李承乾,李承乾雖在政事上有叔公長孫無忌指導,並無過錯,但私底下,卻因自己跛足而心理扭曲,對儒家的心形具修極為牴觸,公然蔑視禮法,好突厥服飾和騎射生活,被儒門部分之人痛恨,擔心其繼位之後,儒門正統學說受辱,遂加入魏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