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梁國求賢令在諸國張貼,中土有經世致用之志,謀求官身仕途計程車子紛紛穿過鄖關和散關,湧入大梁城,讓這個稍顯喧囂的城市熱鬧起來。

梁國承諾,太學、辟雍、東序、成均、瞽宗、左學、右學、上庠和白犀書院士子的前來,就會贈萬錢,各國披星戴月的趕來計程車子有二百多名,被安置到公府東側新建的國子學,每日魚肉酒水流水般送來,讓士子感到梁地招賢納士的誠心。

公羊錯和皋相恨不得將這些精英全部留下,梁國太缺治國理政的人才了,國事千頭萬緒,上下忙的焦頭爛額,都想讓這些士子儘快到各個郡縣處理政務。可士子們自視甚高,多喜高論,以柱國自居,坐而論道可以,若給他們事務繁瑣的普通官職,怕是不同意留在這新建之國中,公羊錯和眾臣商議妥善的安置辦法。

負責此事的丁欽安奏道:“君侯,招賢令已過月餘,共來二百六十一名士子,臣與之多有交流,基本瞭解他們,都不會做遊繳、賊曹、稅曹這些瑣碎政務。”

蒙正挑眉道:“這些事怎會讓士子去做,有辱斯文。”

丁欽安接著奏道:“願意到郡城計程車子在各個府衙任職,而入縣計程車子們主要還是想做縣丞、主薄、廷掾、少府,能接受的下限就是議曹。”

公羊錯點頭,“走千里路,破萬卷書,他們可不是來做刀筆吏的。”看了眼皋相,“高俊士子齊聚於此,皋相,要想方設法把這些士子留在我們梁國。”

皋相梁面色很是犯難,“不是不想留下,是沒足夠的職官可用啊!咱們梁國共四郡三十八縣,郡府基本滿員,每縣屬官就十二人,依士子要求,滿打滿算,沒空出來幾個官職滿足他們,考慮到部分留在侯府,還有百人實在無法安置。”

公羊錯凝思片刻,提議道:“若是沒有合適的職官,就暫不要他們去府衙,這些士子,我們梁國還是養得起的,先在國子學做個學士,教導弟子可行?”

蒙正小心提醒,“君侯,士子有言,不能入府為官就要離去!他們在各國也有些名氣,若我們梁國無高位,他們怎會拋家舍業,來做只是清議的學士。”

公羊錯下定決心,“那就給他們散大夫銜。”

皋相梁等人頗為吃驚,“君侯求賢若渴之心,臣等能理解,可是,這散議大夫每年要千石俸米啊!百人就有十萬石,十萬石啊,君侯,這……”

公羊錯擺擺手,“當前,我們梁國的散議大夫只給百石。”

“給職不給俸!好,這樣好!我們梁國慢慢給他們加俸。”蒙正認可公羊錯的提議,“雖然俸祿不高,可掛著散議大夫銜,能隨時面見君侯,他們應該同意的!臣有個提議,若士子們不願去國子學做學問的,在府衙做觀政也可以。”

公羊錯吃驚的言道:“觀政?何為觀政?”

蒙正解釋道:“這是丁宰輔的想法,就是讓士子們隨意選擇府衙,學習為政理政之術,也幫助正堂處理政務,等職官有缺了,直接替補便是。”

公羊錯兩眼放光,“好,只要士子願意便可。”

皋相梁笑道:“丁欽安倒是鬼點子多,這個辦法好,讓士子自行選擇,要害府衙自然排隊的就多,慢慢等,閒散府衙排隊的就少,方便補充。”

公羊錯問皋相梁道:“皋相,可有出類拔萃計程車子?”

皋相梁點頭,“丁宰輔舉薦十人,臣都細談過。依臣看,有三人確有大才。東序學士李孝祖可謂才能兼備,業深文盛,儒學為主,道法皆通,是個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雜家,因出身低微,寒門庶族,不得重用,才來我們梁國一展抱負。”

公羊錯有點驚訝,“皋相評價如此之高!可見是個大才。”

皋相繼續言道:“太學學士晁況,不到四十,論治學能力和李孝祖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