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 安撫使梁汝循 (第1/4頁)
帝國的紛爭為什麼不能玩了 李淑坤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成業殿中,皇帝拿著奏摺,面帶欣慰,“這是梁太史提出來的‘一體剿撫,左右兩隔,三面張網,南北梳理’的剿匪策略,這兩年來,朕被賊軍所擾,憤鬱憂危,方寸擾亂,始終不得安寐!細覽梁太史這篇上書,方的豁然開朗,算是深得朕心,朕欣喜,梁太史才識明練,博涉經史,果然機變謀猷,國之良玉。”
梁興奴惶恐的言道:“聖上,此乃犬子妄言!當初犬子上書時,微臣也曾嚴厲申斥過,讓他不要妄議天下大事,身為太史,專著史作便是,不熟悉國政軍機,怎能管起這些,臣沒讓他上書,沒想到,這個混小子還是偷偷上書了。”
公道安勸道:“梁相,虎父無犬子啊,令公子我也熟悉,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志存靖亂,希望將來汝循能繼承梁相,繼續為聖上效力。”
楊茂成笑道:“遭值際會,託身明主,梁太史勇於任事啊!”
公師都直接進入正題,疑惑的問道:“聖上,這梁太史提出來的‘一體剿撫,左右兩隔,三面張網,南北梳理’這幾條,主張如何?該怎麼實施?”
皇帝慈愛的目光盯著梁汝循,言道:“汝循,說出來給大家聽聽。”
“王天宿、鄧天佑、劉致昺等大賊巨寇,非有殊才絕力,狡黠兇狠罷了!王天宿尤甚,此賊屠狗之輩,起於貧賤,負滔天之逆,而謀主賀公許、高世察,井窺天智;孽黨王宗義、屠公素,效狂犬之猛,然而前兩年,眾賊忽盛忽衰,終不得尺寸土地,稍稍免殺,微行仁義,而從賊者日眾。”梁汝迴圈視眾人,侃侃而談,“奈何千丈之堤,潰於蟻穴!在臣看來,皇領今日之困,袞袞諸公,難辭其咎,若貪賄屏絕,則國庫充盈;朋黨不存,則人盡其才;文法便宜,則權不中制!寇雖鴟張,不難一舉撲滅。有今日洶洶之禍,臣以為,當首失廟算!”
眾人默不作聲,皇帝肅然而悲痛,“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啊!朕為天子,天下興亡,繫於朕一身,皇領如此,朕之過失啊!”
梁興奴怒罵,“混小子,這是天災,不是人禍,休要胡說八道。”
餘靖昌也不客氣的指責,“汝循,很多事,你不知內情,不要妄議朝政。”
皇帝威嚴的目光掃過,讓眾人休的囉嗦,又鼓勵的目光投了過去,梁汝循指著圖上皇領、邕國和梁國,“諸公,這一體剿撫中的一體,就是三國齊心協力,三國為父子兄弟之國,自然同舟共濟,當年,邕梁剛浪軍暴亂時,慶和帝統兵跨過少習關,助邕梁鎮壓暴亂,現在皇領遭難,邕梁豈能坐視不理?剿寇需兵,用兵需餉,這兵餉糧草,都需邕梁兩國支援,要先說服兩國支援。”
皇帝對梁興奴守口如瓶很滿意,笑道:“汝循,看來師傅從未告訴過你,此事商議過了,且姚相已去邕國和梁國搬來了救兵。”
梁汝循言道:“一體還體現在剿撫一體上,單剿不撫,匪徒只有死路,必然死戰,反讓烏合之眾抱成一團,一盤散沙凝聚成堆,前期屢屢剿匪失敗,最大的原因就是殺匪立威,不留活路,眾賊因此勠力同心,剿匪反而更加艱難。”
見到公師都面露怒色,正要起身反駁,公道安示意稍安勿躁。
梁興奴知道公師都所想,笑道:“中帥莫急,犬子不是說剿匪不對,我們幾位都清楚,剿是不得已而為之,畢竟人就那麼多,糧食就這麼點,想存活也存活不下來,除了剿殺之外,再無他路!再者,若無將士往日的剿匪苦戰,犬子今日的安撫之策也收不到什麼效果,所以,剿和撫都是對的,只是時機罷了。”
梁汝循笑道:“臣也是此意,只是詞不達意,應透過安撫手段,讓眾賊相爭,就是不能讓他們內鬥,也要讓他們離心離德,各有所求而不能凝聚。”
餘靖昌若有所悟,“梁太史所言不錯,這讓我想起來個故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