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打造旗艦店 (第1/2頁)
開局虧錢虧成億萬富翁 幻如空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開體檢中心這件事不止是梁母的主意,她那位姓童的同事也肯定有想法。因此林若妍在這裡就沒有展開說更多,也不會逼著人家非要立刻承諾開連鎖。她和梁母約了時間,請那位童大叔和梁老闆一起,到她的四合院談談。
大家若是有意合作,那麼這個專案做成什麼樣,如何開公司怎麼分配權益,各自負責哪塊內容都一定要提前商量穩妥才行。還要看看人彼此之間能否合得來。
林若妍目前沒覺得這個生意規模可以支撐她月入一個億,純粹只是想自己參股之後能給員工謀福利而已,所以要做就找合得來的人,免得錢沒掙多少,生一肚子氣。
看梁老闆不太喜歡那位童大叔的樣子,萬一童大叔不是好相處的人呢?這都要見面聊了之後才能看出來。
林若妍在現實世界中見識過形形色色的人,有一些自我防護的直覺,若是自己看著有危險或者三言兩語就愛抬槓那種,其實是不太能處得來。
今天她願意與梁母說那麼多體檢中心的事情,就是覺得梁母性格不錯,雖然退休了卻還是維持著一種想做事情的精氣神,不會像普通退休婦女那樣閒散懶不注意形象。與梁家這對母子合作,這個體檢中心做不成,將來做別的什麼專案都沒問題的。
而體檢中心專案,或許也是梁母想做的屬於自己的事業,畢竟她有護士從業多年的經驗,也總是提起她的那些老姐妹。梁母不光是自己打發退休後的時光,還想著別人,這讓林若妍很敬佩也有一點羨慕。
現實世界中,林若妍在地產公司上班,從來沒有餘力去思考還能幫助誰。業務壓力大,大家都是競爭對手,她不努力就會被別人超越。當你幹不動了,你就會被裁員,很難像體制內工作的同事之間保持著什麼親密而純粹的友誼,退休了還願意一起再出來做事。只求同事完成份內事,她自己少熬夜不猝死,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基於這樣的思維邏輯,次日上午,林若妍就在自家四合院的一進院子裡招待了幾位客人,順便喊了張寰宇一起旁聽。對外只說這個少年是這裡的服務人員,負責端茶倒水。
張寰宇並不覺得彆扭,在民宿那邊平時他也是端盤子跑腿做咖啡簡餐,來這邊院子裡幫忙招待客人就是換了個場地打工。沒想到聽那幾位大人聊了幾句之後,他也入迷了。
這些人討論的居然是一個體檢中心的專案,還提起了連鎖的模式。
林若妍對童大叔講了她提的關於體檢中心的那些經營建議,概念耳目一新,很是獲得認可。
眾人討論的熱火朝天,童大叔更是贊同應該多開幾家店,一下子搶下市場來。可是大家都拿不準何時才能盈利,這需要有人將投入成本和消費、以及客戶預估等等一系列資料做假設測算。
這是張寰宇的強項,他之前關於家鄉度假村的專案,就自己反覆推演過,測算出了七年後能有充裕資金回購小股東的投資,現在只要給他幾個資料,他就可以編好公式。將來就算資料有變化,帶入公式一下子也能做出很準確的收益測算。
林若妍喊張寰宇來就是這個用意,看他聽了幾句就抓到了關鍵點,自然不會再讓他跑腿幹雜活,而是拿來了自己的膝上型電腦,就讓張寰宇現場編公式測算。
童大叔和梁母兩人結合著以前的工作經驗,提供一些基礎資料,比如預估一開始能有多少客戶,什麼樣的專案收費多少等等。與預期收益偏差太多無法覆蓋成本的時候,就擴大客戶數量,或者提高收費。
林若妍和梁老闆負責評判分析,客人是否能接受那麼高的費用,或者客戶是否真的能有那麼多。林若妍在裝修店面上也有一些心得可以把控相關改造的成本投入,總之大家一起集思廣益,思路就開啟了。
以前研究這樣的事,梁老闆都是自己心裡有個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