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絕非好湖弄之輩,韓陌鋪墊那麼長一段也不過是斗膽一搏,到了此時,便是再不想說也得說了。
他抬起頭來,緩緩道:“在說事之前,臣斗膽相問皇上,張閣老府上,可曾有先祖出自皇室?”
“張府?”皇帝的尾音又高又沉重,“你發現了什麼?”
“臣與蘇姑娘,今日在張家園子裡,發現了一幅畫像……”
韓家幾代人不管處在什麼樣的官位,皆揣著一顆火熱丹心,韓陌知道開弓沒有回頭箭,更知此事若有半字虛言便是反過來害了蘇家,因此便把昨日接到蘇若來信後,一切事項不厭其詳地交代了出來。
於風雲中登基上位的皇帝,勵精圖治十餘年,早就煉就了一腔鐵血,和一幅喜怒不形於色的面容,儘管也是在韓陌事先那番話的鋪墊之下有了準備,卻還是在他說到青虹劍之時緩緩站了起來!
“你說的是,當年太祖皇帝賜給武陽大長公主的那把‘青虹劍’?”
這句話裡每一個字都是清晰的,清晰到有些尖銳!
韓陌極力剋制著氣息,垂首說:“臣只知青虹劍,而不知青虹劍背後的故事,還請皇上不吝告知。”
皇帝宛如一座山般立在御桉之後,足有半晌他才緩步踱了出來,被斜陽照著的繡金龍袍之上,他的眉眼如山巒般深遠,又如幽潭般深邃。
“武陽大長公主是太祖皇帝與早逝的元后所生嫡長女,在太祖最先起兵時她撇下了貪生怕死逼她與孃家脫離關係的丈夫,義無反顧地回到四面楚歌的父親身邊,助他平天下,此後一路衝鋒陷陣,直到太祖登基。
“平心而論,大長公主為立國所建立的功勞,不輸當時任何一員大將,故而太祖在賜予她諸多榮耀之餘,還特地在打造紫微劍、玄武劍之時,專門打造了一把適於女子所用的青虹劍。”
“這三把劍,分別賜給了元后所出的三個嫡子女:太宗皇帝、晉王以及當時的武陽長公主。”
說到這裡,皇帝止住了話語。
聽到這裡,韓陌也逐漸恍然。
本朝皇室這些舊事,他聽過不少。太祖皇帝的元后在他登基前就已薨逝,留下的三個子女,武陽長公主為最長,太宗皇帝為長子,晉王為次子。後來雖還有妃嬪所生之庶出皇子,但基本上這三位的地位在太祖心中和朝臣心中都是眾皇子女中無可比擬的。
也因此,後來這麼多年,能被世人朝臣關注的,也只有這三位。
他們血濃於水,相互扶持,在太祖過世後攜手穩定了朝堂,開創了一代盛世。只是由於建國時姐弟三人都過於操勞,這溫馨時光並未維持多久,先是大長公主薨世,後是太宗駕崩。
晉王輔左文皇帝登基主政不過五六年,也離開了。
被後人稱頌不止的大梁最穩定和諧且繁榮興盛的“永慶盛世”,攏共不過三四十年。
沒有了這幾位坐鎮,文帝朝中經歷了幾番波折,但其在位三十多年間,還是有不少建樹,只是到了梁惠帝——也就是當今皇帝的父親——先帝手上時,終於未能免除皇子奪嫡之亂。
惠帝下位前後十年,是大梁國運的低谷期,發生了一系列足以覆蓋以往輝煌國史的事件,也正是這段時期造成的動盪,佔據了世人太多的注意力,這些幾十年前的史料,已經鮮少人再提起。
奪嫡之爭時,晉王府成為廢太子和皇帝爭奪的重要目標,後來晉王在目睹了廢太子為了固權而對臣子的喪心病狂的舉動後,選擇了支援當今皇帝。皇帝登基後請晉王出山輔政,晉王婉謝,仍舊退居山西,除了年節按時上表,餘則與朝廷已無牽連。
而敕建於京城的武陽公主府,卻因為二代老公主於二十多年前薨逝,大部分已然被劃成了皇子所,為未成年的皇子起居之處。餘下還有一部